9月25日晚,雷军发布了小米的最新顶级旗舰,小米17 Pro Max。作为“对标”iPhone 17的手机,这一代产品的名字也直接从“16”系列跳到了“17”系列。
尽管近年来,厂商们关注的重点从硬件逐渐转变成软件算法,但小米17 Pro Max依然在硬件参数上迎来了一次跃升。作为目前市面上首款已发布的大杯旗舰,这款产品的存在为新一代的手机影像之争拉开了序幕。
当然,为了承载这套野心勃勃的影像系统,小米17 Pro Max在设计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图源:小米)
它彻底告别了沿用数代的方圆设计,转而在机身背部左上角,安置了一块硕大、规整、充满秩序感的长方形相机岛,类似于iPhone Air/17 Pro的“高台式DECO设计”。在小雷看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外观迭代,更是一次内部结构为影像性能让路的宣言。
那么,小米17 Pro Max的影像实力到底如何?雷科技已经体验这一新机一段时间,接下来就请大伙跟我们一同进入体验环节吧。
徕卡影像再进化
在深入探讨样张之前,我们还是先快速过一下它的外观与硬件。
小米17 Pro系列主打的就是一个“破而后立”,这套全新的设计语言,几乎是完全推倒了前几代的方案,整机设计专业且冷峻,我们手上这台“黑色”版本,配合哑光铝合金中框,质感十足。而那块巨大的长方形相机模组,几乎占据了背板上方四分之一的宽度,存在感极强。
(图源:雷科技)
当然,更重要的是参数,特别是这套徕卡联合调校的后置影像系统,而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这颗用上了LOFIC技术的全新主摄——光影猎人950L。
简单介绍一下LOFIC是什么,你可以把传统CMOS的单个像素想象成一个杯子,光线就是水。
当遇到大光比场景时,比如逆光拍人、夜拍霓虹灯,亮处的光线(水)太多,杯子瞬间就满了,多余的水(高光信息)直接溢出丢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光过曝死白一片”。
(图源:雷科技自制)
或许技术细节没那么好理解,这里我们直接上样张对比看看。
在室内靠窗这种场景下,由于场景内外光比过大,以往手机要么保证人脸曝光、窗外一片死白,要么保住窗外细节、人脸一片漆黑,而小米17 Pro Max则能轻松做到“我全都要”。
(图源:雷科技自制)
而从样张中可以看到,和没有LOFIC技术的前代产品相比,小米17 Pro Max拍摄的样张明显更明亮,窗外天空的层次感和室内人物的细节被较好地兼顾,画面的动态范围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源:雷科技自制)
在拍摄夜景时,LOFIC的效果会更显著。面对错落复杂的城市灯牌,它能牢牢“锁住”高光,灯牌上的文字清晰锐利,完全没有因为过曝而糊成一团,同时暗部的建筑细节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图源:雷科技自制)
这种对光线的极致控制力,让被摄主体拥有了独特的立体感,光影过渡尤为自然,或许正是很多消费者一直在追求的“高级感”。
徕卡影调依然是小雷非常喜欢的风格,在拍摄复杂场景时我会将设置调整到“徕卡生动”模式,来让画面增添一些故事感。在它的加持下,小米17 Pro Max能够比较轻松地拍出一些动人的照片。
(图源:雷科技自制)
小米17 Pro Max的这颗5X长焦,应该算是三颗镜头中可玩性最高的一颗。
这颗三星GN8传感器,虽然依然称不上“大底”,但是比起前代产品还是有显著提升的,搭配上小米独家的超聚光棱镜技术,进光量提升30%,让它在暗光环境下的表现有望超越常规潜望长焦。
(图源:雷科技自制)
实测下来,以往需要开启夜景模式才能拍清晰的远景,现在用这颗长焦在普通模式下就能获得纯净明亮的画面,5x焦段所带来的压缩感和浅景深能够让你把它当作是第二颗主摄来使用,在夜景画质上几乎没有妥协。
(图源:雷科技自制)
要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这颗长焦的底依然不够大,这导致其最佳拍摄效果就是115mm的原生焦段,更进一步的230mm焦段便会出现较明显的算法和锐化痕迹,看起来多少有些不自然。
(图源:雷科技自制)
当然了,拿来拍拍风景肯定是够用的。
(图源:雷科技自制)
(图源:雷科技自制)
至于超广角,基本和前代保持一致。
(图源:雷科技自制)
自拍的全新体验
如果说影像是小米17 Pro Max的A面,那么这块全新的“妙享背屏”,无疑是它最具可玩性和辨识度的B面。
诚然,小米并非首次尝试背屏,但这一次,它借鉴了自家MIX Flip系列成熟的外屏交互逻辑,并将其适配于传统旗舰形态,最终呈现出的体验远超预期。
先来说说自拍体验。
点亮背屏,向右滑动,我们就能进入专为这块背屏设计的相机界面。此时,你可以调用徕卡主摄进行自拍,整个取景过程流畅、色彩还原精准,最终得到的自拍样张,无论是解析力、动态范围还是暗光下的纯净度都很出彩。
(图源:雷科技自制)
要知道,传统的前置摄像头,受限于机身顶部的狭小空间,传感器尺寸和镜头素质都极其有限。而现在,你可以直接调用那颗拥有1/1.28英寸超大底和LOFIC技术的徕卡主摄来进行自拍。
这种体验上的革新,带来的画质提升是“降维打击”级别的。
不仅如此,小米这次还提供了一个“大头贴模式”。启动之后,整块背屏就会变成那种复古相机的样子,你可以简单调整焦段和美颜系数,换用不同的模版,然后手机会像大头贴机器那样定时连拍,最终合成出你想要的大头贴照片。
(图源:雷科技自制)
在拍摄完成后,你还可以选择替换其中不满意的照片,最终还能够连接口袋打印机获取实物,真的很有意思。
至于功能方面,除了来自微信、短信或来电的动态通知,小米还为这块背屏开放了丰富的个性化设置,你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照片、个性签名设置为背屏样式,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潮流单品。
(图源:雷科技自制)
在我看来,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不再是小米11 Ultra上那个功能单一的“小窗”,而更像是一个深度整合了通知、效率和影像核心功能的交互中心。它不仅解决了手机在特定场景下的信息获取难题,更将后置影像的潜力彻底释放给了自拍场景,让“背面”第一次变得如此实用且有趣。
总结:克服溢光难题的成熟影像系统
总的来说,小米17 Pro Max的影像系统,是一套从用户痛点出发,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体系。
(图源:雷科技自制)
至于不足之处...这颗潜望长焦的超长焦体验依然不够亮眼,而小米的超广角升级幅度也不算明显。
不知不觉,移动影像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硬件进化的步调日趋放缓,想凭借硬件方面的迭代升级做出让人惊喜的产品相当困难。大部分厂商开始更改自己的研发角度和方向,不再以堆参数为重点,而是从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出发,以使用者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