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挑手机的时候,不知道各位主要会看哪些参数?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会首先聚焦于那几项“核心配置”:像是芯片、屏幕、影像、内存、存储、电池还有快充等,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手机的使用体验,没点这样的配置撑场面,厂商自己都不好意思管它叫旗舰。
就在昨天,一直以“极致性价比”示人的REDMI,突然官宣了K90 Pro Max,并且一反常态地,没有将宣传的火力对准性能或影像,而是把“外放音质”这个长期处在鄙视链外围的配置,推到了舞台正中央,引发了市场极大的关注。
(图源:小米)
手机也有低音炮
REDMI K90 Pro Max这次在外放上的打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集大成”。
目前看来,它并没有独创什么新的技术,而是像一个经验老道的牌手,将牌桌上所有能提升外放的“好牌”全部收集起来,打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组合拳。
这第一点呢,就是把扬声器塞到了相机Deco里头。
(图源:小米)
这次REDMI K90 Pro Max,设计上有几分K70系列的影子,最大的区别在于相机模组右侧的Deco处不再是简单的玻璃装饰,而是一个打上了“Sound by Bose”标志的硕大扬声器。
尽管目前曝光信息不多,但我翻了一下瑞声目前在售的产品,结合K90 Pro Max的模组大小推断,这款产品应该会用上一颗瑞声1216扬声器,甚至有机会用上瑞声1326扬声器,相对应的,音腔体积也会来到2cc左右的样子。
怕大伙不太关注这个,小雷还是简单提一嘴。
这还没完,除了这颗独立的低音炮,K90 Pro Max据说依然会配备K80至尊版同款的双1115E同轴扬声器。
在实现了物理上的“分频”后,顶部的1115E和底部的1115E扬声器可以专注于表现中高频的细节、清晰度和声音的方位感,而背部那颗独立的低音炮,则可以凭借更大的物理空间和振膜,去处理传统双扬声器难以驾驭的、需要澎湃能量感的低频。
这套组合,在声学架构上,已经无限接近于我们熟悉的2.1声道音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驱动这套系统,有消息称,REDMI将会在K90 Pro Max里搭载独立DAC。
这是一项普通用户极易忽略,但对音质起决定性作用的配置。它就像是为扬声器系统单独配备的一台大马力引擎,能够提供更强的驱动力,让声音在保持大音量的同时不失真,动态范围更广,声音的瞬态响应也更出色。
(图源:小米)
最后,还有“Sound by Bose”联合调校。
尽管从这两年的市场表现来看,“Sound by Bose”已经像路边的皮卡丘一样多了,但是与Bose的联名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REDMI的音频实力做背书,至于Bose的音频工程师到底会不会深度介入K90 Pro Max的整个音频链路调教中……
这个答案,或许只有我们真正上手后才能得知了。
手机外放进化史
(图源:HTC)
然而,这条路并未就此一帆风顺。
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TWS耳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外放的需求,手机扬声器的发展也因此驻足不前。
真正将外放音质推向一个新高潮的,要属2020年发布的小米10S。
(图源:小米)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款手机凭借完全对称的双1216P扬声器、1.2cc的超大音腔,以及与老牌音响大厂哈曼卡顿的联合调校,其外放效果在当时的市场上一骑绝尘,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被手机耽误的音乐播放器”,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外放标杆。
REDMI想靠差异化突围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自然浮出水面:既然外放音质可以做出体验差异,为什么主流厂商在过去几年里,并没有选择在这条赛道上“卷”起来呢?
首先,极致的音质需要极致的空间。在手机内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个更大体积、更大音腔的扬声器模组,必然会挤占本应留给更大尺寸相机传感器、更大容量电池,或是更复杂散热结构的空间。对于厂商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取舍,而过去的答案,显然是影像和续航的优先级更高。
其次,外放的需求场景受到了挑战。如今,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公共场所,用耳机享受个人空间已经成为主流。很多人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连接TWS耳机,外放功能的使用频率确实在降低。这让厂商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斥巨资提升外放,会不会最终成为一个用户感知不强,甚至被部分用户视为“伪需求”的投入?
(图源:小米)
然而,我个人认为,REDMI这次的押注,恰恰是在当前高端市场极度内卷的大背景下,一次大胆且值得尝试的突围。
当所有旗舰都在用同一款顶级芯片,当大家的屏幕素质、影像规格、快充功率都大差不差时,消费者凭什么多花钱选择你?答案就藏在那些被忽视的差异化体验中。
对于渴望品牌升级、冲击更高价位段的REDMI而言,它需要在“极致性价比”的标签之外,找到一个新的、能够代表其技术追求和产品思考的价值锚点。将长期被主流厂商忽视、但确实存在真实体验提升空间的外放音质作为旗舰突破口,就是这样一次精准的卡位。
REDMI K90 Pro Max的出现,瞄准的是那些在宿舍追剧、在家里做饭听播客、在户外与朋友分享音乐的真实场景。当一块“人无我有”的长板长到足够长时,它就有可能覆盖掉其他方面的微弱不足。
究竟REDMI能否凭此一举成功,我们尚需等待市场的检验。但它无疑已经向整个行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参数大战的硝烟之下,仍有未被开垦的体验沃土。而这一次,声音,或许真的会成为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