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AI 眼镜的热度持续上升,但绝大多数产品仍然逃不开「大黑框」「厚镜腿」的印象。INMO GO3 选择从结构出发,先让它成为一副真正能戴的眼镜。
10 月 16 日下午,影目举行了 2025 成都 AI+AR 产业生态发展大会暨影目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旗下第三代 AI 眼镜——INMO GO3。与此前两代相比,INMO GO3 不仅从硬件到软件都更全能,更关键的改变是更时尚、也更日常。
最具冲击性的改变当然还是镜腿。影目在 INMO GO3 上全面重构了内部设计,把主板、电池等核心器件集中到镜腿尾部,使镜腿前段能保持 8 毫米厚度,整机重量仅 53 克。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外观看起来更接近日常眼镜,也让佩戴的平衡性更好。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四款经典框型,覆盖男女、方圆、商务与休闲,外形已经无限逼近日常的时尚眼镜。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难看出它是一副 AI 眼镜。影目还宣布未来将开放「用户投票决定框型」机制,每季度让社区用户共同选出新的量产款式。
外观轻量化只是基础。INMO GO3 在显示、续航与功耗上也进行了较大调整。显示部分采用单光机双目方案,功耗比前代降低约 45%,入眼亮度最高可达 1500 尼特,即便在户外阳光下也能保持可视。
影目还特别提到他们自研的 IMAR 光学技术,通过调整波导片角度与镜框前倾角,确保显示内容只对佩戴者可见,从侧面几乎无法察觉。这意味着用户在会议、演讲等场景使用提词功能时,不再出现「漏光」问题。
续航是这次升级的另一个重点。GO3 支持磁吸式可拆卸电池,用户几秒内就能完成更换。标配两块电池与充电仓,可实现几乎「无限续航」。相比以往必须定时充电的 AI 眼镜,GO3 更接近普通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节奏。影目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是行业内首款实现换电设计的量产智能眼镜,希望借此解决长时间使用时的电量焦虑。
图片来源:雷科技
整机采用双芯架构,在保证算力的同时降低整体功耗。镜腿可回弹 15°,配合空气硅胶鼻托,能平衡鼻梁与耳后的受力,让长时间佩戴不再是负担。影目的工程团队在介绍中反复强调一个目标——让 AI 眼镜成为全天候佩戴的眼镜。
功能上,INMO GO3 也迎来了一次大升级,翻译升为「AI 翻译大师」,首次在智能眼镜上实现了双向实时对话翻译,借助影目领夹音箱,直接将翻译用 AI 拟声实时读出。而在此之前,如果对方没有佩戴支持翻译的智能眼镜,用户只能拿出手机显示实时翻译结果。
与此同时,AI 翻译大师能听懂 77 种语言、支持 261 种语言翻译、9 种离线语言;AI 轻语速记可以语音转写并润色文字,用于记录会议或灵感;AI 会议助理具备四麦克风阵列与自研降噪算法,能区分说话人并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此外,影目还与智谱 AI 打造了 AI 对话精灵,可在销售、访谈等场景下根据上下文提供实时提示。这些功能覆盖了日常办公、出行和学习等多个场景,更强调实际可用性。
INMO GO3 基础款定价 3299 元,限量款 3699 元,而首发限量 3000 台可以享受到 2999 元首发到手价,即日起在京东开启预约,11 月 10 日起陆续发货。另外从 12 月起,影目还将与 LOHO、依视路陆逊迪卡、亚洲眼镜等知名眼镜品牌合作,在全国 2000 多家门店提供体验服务。
图片来源:雷科技
最后总结下,相比前代产品,INMO GO3 的升级幅度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在功能体验上做到了非常全面,一方面又在形态做到了另一个极致,这些都让用户更愿意全天候佩戴实用 AI 眼镜,也能够全天候佩戴 AI 眼镜。
从这个角度来看,INMO GO3 或许也标志 AI 眼镜终于走向了可以被普通用户理解和接受的普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