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多家媒体曝出宗馥莉已在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一系列职务,娃哈哈内部人士已确认该消息属实。这是宗馥莉自2024年正式接班以来的第二次辞职,但这一次,她是真的辞干净了。
后来她叔叔宗泽后反手在朋友圈发声,说:“都是水军害的,把人逼得没法回头了。”
图源:新黄河
宗泽后先是翻旧账说第一次辞职时就劝过,说接班该先做慈善攒口碑,结果侄女“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刚易折”的老话。然后话锋一转,把锅扣给了水军:“网友把我骂翻天,但其实是这些人害了她,让她越走越远”。
小雷看完第一反应是:这锅也太大了吧?好像顺带还埋了句“德不配位”的暗线:
宗馥莉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太少,过去说要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还是欠缺了一些。德也没修成、艺也没学成,如何能承担大任?
咱先不说水军有没有这么大能耐,能左右一家千亿级企业的董事长决策。单说宗馥莉的为人,其实未必是外界想的那种“霸道千金”。
有娃哈哈内部员工跟虎嗅透底:她从不在周末和晚上十点后给一线员工发工作消息,边界感极强;工作日六七点见着有人加班,还会主动劝对方早点回家休息。甚至刚当董事长就给所有女员工加了育儿假,连休息日团建都坚决拒绝。
小雷觉得,对员工来说,她算不上差老板。只是问题在于,她接手的不是普通公司,是盘根错节的娃哈哈——复杂的家族关系网、三方制衡的股权结构,还有要推动革新的烂摊子。老一辈讲究和气生财,年轻一代想破旧立新,这种代际冲突在家族企业传承里太常见,而她的“刚”,偏偏撞在了最硬的墙上。
图源:企业官网
明眼人都能看出,辞职跟“水军”没关系,核心是“商标”和“权力”的博弈。
据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辞职是因为“娃哈哈”商标用着“不合规”,于是她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小雷觉得,宗泽后说“水军害了她”更像给自家侄女找台阶下。真正让她“无法回头”的,是商标卡脖子的股权博弈。
宗泽后其实说了句大实话:
娃哈哈从本质上讲国家是大股东,当然是国家说了算,如果全是你自己的股份,当然你可以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国有企业你就是个职业经理人,你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这话虽然直白,却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宗馥莉确实更像是一位“职业经理人”,而非能为所欲为的老板。
图源:微博
在小雷看来,宗馥莉的失败实在令人惋惜。只是改革太急,触动了基本盘
自2024年8月正式出任娃哈哈董事长后,宗馥莉推动了一系列激进改革。她改革的核心逻辑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
在内部,她重构了组织体系,劝退或调整了多位身居要职的“老人”。将6000名员工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取消了干股分红。同时关停了18家非宏胜系工厂。
在外部,她大幅度改革经销商体系,削减了一些合作多年却未达标或连续经营不善的经销商。
图源:微博
如今,宗馥莉的“娃小宗”计划已浮出水面。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在2025年2月至5月申请注册了几十个“娃小宗”的商标。10月11日,一个名为“娃小宗”的微博账号已完成平台认证,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
小雷觉得,宗馥莉想做和去做的事情很多,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同时推动如此多项改革,足以让一台运转几十年的“老机器”出现阵痛噪音。但可惜的是,她没能为她想要的改革争取到足够多的理解、支持、同情者。
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该账号粉丝数只有400多,且暂未发布任何内容,还是有点引人猜测的。
虽然宗馥莉辞职了,但她仍然是娃哈哈第二大股东,没彻底撕破脸。但大家都看得出来,她这是要从“娃哈哈继承人”变成“娃小宗创始人”了。
可惜,“娃哈哈”这个品牌多值钱啊,用了快40年了,突然要换成“娃小宗”,经销商和消费者能不能买账是最大的问题。
图源:娃哈哈旗舰店
宗泽后说娃哈哈是“宗家、员工和消费者共创的品牌”,这话没什么问题,毕竟这牌子陪着80、90甚至在00后从小喝到大。
但现在问题来了,没了“娃哈哈”的金字招牌,带着一群没信心的经销商,宗馥莉的“娃小宗”能接住大家的情怀吗?那些骂过她的网友、水军,真的能左右一个品牌的生死吗?
小雷看来,宗馥莉的辞职,表面上是叔叔口中的“被水军所害”,实则是股权结构制约、激进改革引发反弹、家族内斗升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娃小宗”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宗馥莉也彻底放下了娃哈哈的重担,但能否扛起“娃小宗”的大旗,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对了,10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从3名接近娃哈哈的知情人士处获悉,10月10日娃哈哈集团召开董事会,除了通过宗馥莉辞职事项外,还任命许思敏为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董事长职务空缺。
对此,不知大家怎么看?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