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闪购不提闪电仓就是耍流氓。

《史诗级外卖大战》《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外卖大战”已占据科技财经媒体头版头条数月。平台战报数据在刷新、补贴大战趋于白热化。而在外卖大战的喧嚣之外,闪购这个战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非餐即时零售先行者,美团闪购在阿里与京东外卖的夹击下并没有“鸭梨山大”,甚至显得不慌不忙:它没有持续公布日订单峰值,最新的消息是,其与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直营连锁便利店中石化易捷达成战略合作,助其打造”易捷速购”品牌、加速拓展闪电仓业态。


1.png

(美团闪购与中石化易捷达成战略合作)


当对手在猛烈补贴“奶咖”、秀订单峰值屡屡刷新的战报时,美团闪购却在官宣闪电仓的战略合作,我想这并非巧合,而是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闪购赛场,“闪电仓”是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美团闪购2018年上线,美团闪电仓21年对外开放,经过多年深耕已形成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其他玩家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构建与其匹敌的仓网布局。


闪电仓是闪购大战的关键变量


用传统电商补贴大战的思维来看即时零售大战,基本都会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偏差。比如很多解读还在认为这一轮外卖大战是价格战,是佣金战,是流量战……这都是刻舟求剑。补贴固然可以做大订单峰值,但终究不可持续,补贴停滞流量势必疲软。而且价格战、补贴战、流量战本质还是内卷,即时零售的核心价值是创造增量,让电商行业、零售企业和品牌商家获得新的增长。


即时零售创造的增量来自哪里呢?


一是新场景。比如本地商家扩大经营半径,便利店从街坊社区扩大到三公里生活圈,商超从三公里生活圈扩大到五公里甚至全城……比如本地商家延长经营时间,商超从原先的早十晚十延长到24小时不打烊……不论经营空间还是时间的扩大,都源自于“即时到家”这一全新的购物场景。


二是新的客流。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会让商家覆盖更多的客流,这对线下零售企业尤为重要,因为主动去线下「逛」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到店客流少,即时零售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


三是新的货品。新的场景、新的客流,意味着新的需求,零售企业的货盘需配套升级,甚至针对性定制一些全新品类。


“人、货、场”正好对应着零售三要素,即时零售“人、货、场”的变革都离不开“仓配”升级,因为“即时”与“本地”的两大独特性,要求即时零售要构建有别于传统电商的履约体系,即“仓”与“配”。


“配”已形成行业共识,这也是30分钟到家的基础。在本地即时履约能力上,美团在运力规模与效率上都有较大优势,阿里依托饿了么蜂鸟也有较强竞争力,京东外卖正在花大力气从0到1构建。


“仓”的分歧则是最大的。在用户下单时,商家能卖什么货,这些货存在哪?这将从根本上决定用户体验、履约时效和经营业绩。


  • 饿了么与淘宝尚未大力投入自建仓储体系,此前其思路是与平台上的“店”合作构建社会化的前置仓体系;

  • 京东“亚洲一号”代表的传统大仓在服务远场电商时有优势,但并不适合即时零售;

  • 美团闪购在2021年正式对外公布闪电仓项目,闪电仓是其专为即时零售设计的分布式仓储网络,在选址、建设、货盘、运营等维度均有针对性设计,去年10月,王莆中宣布美团闪电仓已超3万个,这一数字在2027年预计会上升到10万个。


目前美团闪购正在加密闪电仓,在便利店、酒水、商超等类目闪电仓爆发后开始大力招募数码3C等品类的闪电仓,向全品类拓展。与生鲜电商的“前置仓”重在解决“存储功能”不同,“闪电仓”在选址、选品、运营上全面重构,在“商品-骑手-用户”链路上扮演了枢纽角色,是线下零售数字化升级、拥抱即时零售的关键路径。


首先在场景层面,闪电仓可扩大商家经营半径、延长经营时段。


美团闪购会给商家提供精准选址支持和数字化工具,助力商家开设闪电仓时精准选址,确保商品距离目标用户更近、送货更快。如果商家原来就有线下店,则可实现仓与店,线上与线下的共振,分摊原来的门店仓储压力。


易捷线下门店均位于中石化加油站,虽有24小时不打烊的优势,但却只能服务到“到站加油司机”,在美团闪购开店则可覆盖周边社区,经营全新的场景。同时美团闪购给其提供全套赋能工具,从仓型定位、开仓选址、货盘组建、组织设计、爬坡策略设计、商品运营等角度给予全链路支持,使得其闪电仓与门店互补,助力易捷速购实现“旗舰店(纯仓模式+主力店模式)”和“标准店(便利店线上化模式)”的多层次灵活布局,不只是扩大经营半径,更能占据更高密度的高价值经营点位。


其次在货盘层面,闪电仓可提供更多、更好、更准的SKU。闪电仓可选址在更大的空间,并通过智能仓储设备实现多层立体布局,单仓SKU远超传统门店,比如便利店闪电仓SKU可高达6000至10000,是同面积便利店的数倍。更全面的品类覆盖,让闪电仓可更好地满足用户低频、长尾需求。


更重要的是,零售商开设闪电仓,可基于平台大数据洞察进行精准选品,优化SKU甚至创造新的爆款品类。数据显示,美团闪电仓的新品迭代速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比如易捷就基于闪电仓特点匹配了差异化商品供给和运营策略,目前“易捷速购”开出超100家,单店平均SKU达5000个,涵盖酒水饮品、服饰鞋包、休闲食品、家居日用、粮油调味等多品类的高质量商品,许多在加油站卖得一般的品类在闪电仓卖得很好,比如酒水零食、生活用品。


再比如在选品创新和门店选址上均经验丰富的名创优品也在加大闪电仓布局。24年在美团闪购上线超过800家闪电仓形态的“24H超级店”,叶国富直言名创优品持续看好即时零售和闪电仓业态的发展前景,希望此次合作成为新的起点,“使24H超级店这一即时零售闪电仓业态成为名创优品国内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双方合作以来,美团闪购为名创优品提供定制化货盘策略,双方共创了专属“24H超级店”的差异化优质货盘。


最后在经营层面,闪电仓可大幅提升零售企业和商家的经营效率。一方面,场景的创新、品类的扩充,可让商家获取新客,激活老客,降低获客成本,比如易捷速购将客群从“加油站到站司机”扩充到“所有人”,特别是美团闪购上的5亿年轻化用户群。另一方面,闪电仓人力配置要求低,相较于传统深度分销模式来说人效更高,管理更容易,零售商在产品上新、节点营销时可快速铺货,高效动销。


零售业持续向即时零售进化


可能很多人未曾想到的是,坐拥超过2.86万家便利店的中石化易捷是中国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依托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网络,易捷在选址、物业、人力成本上都有先天优势。这些年来,易捷还成功孵化出卓玛泉、长白山天泉、鸥露纸、赖茅酒等自有品牌。


微信图片_20250715201506.jpg

(中石化“易捷速购”)


不过,易捷也面临着“只能做到站司机的生意”、“司机加油买水后就走人”这样的挑战,店均营业额和客单价较低。近年来,易捷加速转型破局,比如抓住充电司机等待的30分钟做便利店综合体,再比如拥抱美团闪购这样的平台,扩大经营半径、扩大目标客群、扩充经营品类。


其实每一个线下零售商家都面临着易捷相似的挑战:到店客流少,新客获取难,货品扩充难,坪效增长难……而即时零售正好可解决这些难题。对零售行业、商家和品牌来说,闪电仓都属于纯增量,因此布局美团闪电仓已成为品牌零售商数字化转型的一大共识。越来越多零售商加码美团闪购,既有7-Eleven、卜蜂莲花、罗森、名创优品这样的超级连锁巨头,也有雪花啤酒、卡士酸奶、嘉士伯、小米、苹果、苏泊尔等各行业知名品牌。


25年的即时零售大战,势必会让更多零售商家与品牌实现“即时零售觉醒”,涌向闪购做生意,美团闪购提出的“27年闪电仓突破10万个”的时间节点可能会提前。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即时零售的价值只是“满足应急之需”,在五年前这是对的,最典型的就是人们会“外卖买药但不会买纸巾买鲜花买杂物”。今天,即时零售则已成为满足用户确定性需求的主流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用户习惯在美团闪购等即时零售平台下单,在确定性的时间点坐等收货。


数据会说话:截至今年3月底,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如此庞大的数据让整个电商行业侧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今年1到5月,网上零售额增长8.5%,网络服务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新动能,线上线下融合态势深化,其中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2%。


即时零售是“全村的希望”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也是头部电商平台纷纷加码外卖和闪购的根本原因。其实京东阿里的入局,对美团闪购不见得是坏事。前些年美团闪购一直在靠一己之力定义即时零售,在培育业态、教育市场(说服商家入驻、培养用户习惯)上下了不少功夫。如今京东阿里不断增加筹码,一起来加快即时零售爆发,拥有先发优势的美团闪购也将吃到更多红利。


此前,行业对即时零售有一个著名判断:从长远来看,即时零售或将占据电商市场10%以上的份额。现在看来,即时零售在未来的整个电商行业中的占比可能会更高。


电商为何能快速崛起赶超线下零售?根本原因还是用户体验更好。在用户最关心的“多、快、好、省”四大零售体验要素中,即时零售在“快”这一点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基于此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确定性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多、好、省”的优势正在确立中,理论上来说,即时零售的货盘将覆盖“小众、低频、长尾”商品外的所有类目,价格也将与线上完全看齐,实现一盘货一个价。


正如我此前所言,即时零售一定是零售的终局。这些年来,零售进化的核心方向其实一直都是让商品距离用户更近:沃尔玛采取“仓库-门店”模式,建设更多的仓库和更多的门店,让用户驾车30分钟就能买买买;亚马逊建立了“仓库—消费者”的商品分发体系,建设更多更大的仓库、更多的车队、更多的配送员、更智能的物流系统,让用户可以足不出户买买买再等几天收货;美团闪购依托数百万骑手、超3万闪电仓和海量线下门店,将本就距离用户最近的商品与其即时连接,将履约时间从“数日达”缩短到“30分钟”。


所有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公司,都在努力追求距离用户更近,只有这样才能更即时地交付产品、提供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而即时零售将“距离用户更近”这一点做到了极致。可预见,随着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的中流砥柱,即时零售只会变得愈发重要:相较于到店逛买而言,他们更愿意“躺平式”购物;相较于下单后等待数日而言,他们更愿意“所买即所得”。


零售行业从来不缺新业态、新模式、新玩家,但长期来看,只有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零售业态才能赢。对零售行业来说,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即时零售,正在爆发。


大战爆发美团凭什么云淡风轻?


今年阿里和京东均动作频频,饿了么、飞猪与淘天“会师”助力阿里打造大消费平台,京东在原来的远场电商外加码外卖,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单……美团并没有类似这样的“高举高打”的战略调整动作,只是在6月表态“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为用户提供更有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显得有些云淡风轻。


根本原因在于,美团一直都在做“大消费”,平台早已汇聚本地生活、酒旅、外卖、闪购、出行、买药、演出等等商品与服务,足以满足用户核心消费需求,履行“让用户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愿景。正因为此,美团只需要沿袭既定的战略路线图,做好自己的事即可。


O2O行业无宁日,但谁也没想到外卖大战会在25年卷土重来,且来势汹汹。虽说京东与阿里阵仗很大,但其实美团餐饮基本盘十分稳固,来自雷锋网探报的数据显示,美团的市场份额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出现了小幅增长,这一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毕竟美团在餐饮领域的商家资源、用户心智、运力网络的优势十分明显,拥有跟随者短期内无法攻下的铜墙铁壁。


正因为此,我们看到的场景是,美团闪购安心地沿着原来的路线去做深、做实即时零售,基于闪电仓这样的创新模式与易捷、名创优品等头部玩家一起,去探索面向未来的零售业态,给自己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compressed_4 (1).png

(即时零售已实现全品类覆盖。图为迪卡侬门店)


电商的竞争是马拉松式的,现在谈终局为时尚早。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电商牌桌上的关键玩家已变为四家:京东、阿里、拼多多和美团。其中,京东定位从“多快好省”调整为“又好又便宜”,并大力丰富外卖、酒旅等新供给;拼多多占据“省”这一用户心智,在农产品上行、下沉市场以及3C数码等品类上优势明显;淘宝拥有“多”这一“万能”优势,未来可凭借闲鱼等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小众、长尾、低频的非即时需求;美团靠着即时零售拿到关键席位,美团闪购牢牢占据“快”的优势、同时在补齐“多”、“省”与“好”的特质,依托闪电仓构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


25年618大促的迹象已足以表明,电商行业已结束“最低价”、“仅退款”这样的内卷式竞争。而从美团、阿里、京东们开卷即时零售来看,电商行业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毕竟即时零售可以给商家创造可持续的增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零售业也不会像充电宝、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一样陷入恶性内卷的泥沼。这样看,外卖大战和闪购大战的终局,可能是市场得增量,消费者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