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镜大战”未到下半场,赢家已经定了?

智能AR眼镜的赢家是谁?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知名国际权威机构IDC近期公布了《IDC Quarterly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Tracker, 2025Q1》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R&ER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AR眼镜消费出货同比大涨36%,AI和空间计算成为这类产品的核心驱动力。


1.png2.png

(图片来自INMO)


AR眼镜这个品类中,要说当之无愧的第一,还得是国内最早推出AI+AR眼镜概念的厂商INMO影目科技。2023年,INMO已经第二次稳坐销量全国行业第一宝座,销量突破30000台,用户好评如潮。2024年,INMO不仅维持着行业第一的地位,更做到了全年量额(出货量+销售额)双第一,IDC数据显示,INMO 2024年的出货量市场份额高达47.6%,厂商销售额市场份额占39.7%,妥妥的第一。


0cd2c217f313e09dffb8d324e0abc556.png

(图片来自INMO)


在这关键时刻,影目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由普华资本、梁溪产发集团、神骐资本联合投资。这一轮资金将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AI核心能力建设、供应链纵深及线下场景拓展,简单点说,影目科技不仅要维持现在的“赢家”角色,还要进一步深耕AI+AR赛道的布局。


智能眼镜赛道群芳争艳,“百镜大战”已经爆发,但总体来说,都已经逐步从“秀肌肉”的阶段向应用阶段过渡,尤其是一体式的AR智能眼镜。一方面,AR眼镜应用生态的完善,适配的软件变多了,还引入了AI技术,使用场景得到了拓宽。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政府的支持,靠创新和技术突围的智能AR眼镜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AR眼镜的“第一标杆”,INMO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它做对了什么?


赌对“AI+AR”路线,技术创新是热销的基底


一体式AR智能眼镜的市场规模,乍一看不如分体式AR,原因在于市面上大部分AR智能眼镜均为分体式方案,一体式产品的选择很少,但一体式AR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INMO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牌。


支撑起消费级智能AR眼镜市场的核心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技术路线,一个则是AI。


AI大模型的出现成功地影响了各行各业,尤其是新兴智能设备,比如智能AR眼镜,从原来的秀概念、秀肌肉,迈向了谈应用场景、谈未来的阶段。这个过程中,市场发掘了AI大模型在智能设备当中的价值,消费者也逐渐在AI大普及浪潮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并对AI有所需求。


再借用IDC的一组数据,搭载AI功能的智能眼镜销量占比从2024年的32%,飙升至2025年的78%。这其中有厂商不断发掘智能眼镜和AI大模型结合的可能性,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AI对话、同声传译、AI视觉识别等功能渗透到智能眼镜当中。不可否认的是,“AI+AR”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image.png

(图片来自INMO)


无论是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是AI功能的引进,INMO都是提前占位,既是国内最先接入AI大语言模型,创造“AI+AR”场景的厂商,也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的消费级无线AR眼镜的厂商。


真无线设计早在2021年的INMO AIR上就已经实现,对比分体式AR眼镜,无线一体式方案摆脱了线的束缚,变成了可以独立工作的智能眼镜,给户外使用提供了诸多便利。正如耳机从3.5mm有线接口过渡到TWS真无线方案一样,在便利性上是巨大的进步。


到了INMO AIR2,AIGC功能首次接入,支持免唤醒词唤出AI助手,还能快速处理文档、回复邮件,针对商务办公场景。另外,结合SLAM空间和AI算法,INMO AIR2还实现了人与外部空间的AR交互,提供更符合当下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INMO AIR3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升级,除了首次搭载1080P MicroOLED,升级高通骁龙空间计算协作处理器,自研独立操作系统IMOS再升级,AI功能覆盖更多场景,通过语音指令,就能完成网购、点外卖、查店铺写点评等全自动化流程,还拥有AI本地计算和空间计算能力。


9377ceb91d5d6374d0eeed71fe29befa.png

(图片来自INMO)


很显然,在技术和创新上,INMO做对了两件事,第一是走上了一体式AR解决方案的道路,让智能眼镜独立工作,而不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工具”,多场景的AI功能和交互更符合智能眼镜的发力方向,让智能眼镜变得更“智能”,更能用一种新的交互方式解决痛点,这些本质上就是智能AR眼镜必须有的服务和体验。


INMO AIR3的热销,完全是基于这两点之上,解决了智能AR眼镜普遍存在的“显示效果不佳”“使用不灵活”等痛点,INMO这个“第一标杆”名不虚传,实打实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也说明了INMO技术创新的正确性。


重注内容生态,AR智能眼镜的“软实力”不再残缺


市面上大部分消费级智能眼镜,都是AI音频/拍摄眼镜方案或者分体式AR智能眼镜方案,一体式消费级AR眼镜少,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AI音频眼镜不具备显示单元,基本上只要做好眼镜与手机App连接的相关体验即可,适配难度相对较低;


第二,AR智能眼镜拥有显示单元,需要考虑原生应用的UI适配等问题,对软件生态要求高,短期体验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一般做成分体式AR方案,主要作为手机的“外接显示器”。


所以说做消费级一体式AR智能眼镜本身是一件有勇气和有能力的事情,既要有对应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精神,也需要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带动合作方和开发者。


软件生态上,坐稳消费级一体式AR眼镜销量第一的INMO AIR3,在2025年5月26日全面接入腾讯应用宝平台,成为腾讯应用宝平台首个XR领域合作产品。


具体看,接入腾讯应用宝平台的INMO AIR3,除了AI功能,还覆盖了资讯、娱乐、办公三个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让XR终端第一次支持抖音、QQ音乐、同花顺、央视频等百款AI应用适配INMO AIR3,智能眼镜正式开启“内容生态时代”。


image.png

(图片来自INMO)


这还不够,INMO还在不断扩张智能终端内容版图,引导开发者适配AR端应用,提供SDK,推动AR小程序的轻量化和日常化,比如通过语音指令点外卖、购物等自动化流程,进一步强化未来“AR小程序”生态雏形。而目前的INMOS 3.0操作系统也能够兼容海量安卓应用,降低开发者适配门槛。


同时,INMO是中国移动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唯一合作方,一方面,INMO AIR3融合了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用于语音识别、识图识物等AI能力。这种出色的AI交互,也会延续到接下来的INMO GO系列新品上。


另一方面,基于和中国移动的合作,INMO在B端也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教育、文旅、交通等政企场景,都有INMO智能眼镜的布局。同时借助移动强大的渠道布局,开启智能眼镜与运营商体系的深度融合和全面推广的新时代。


作为消费级一体式AR智能眼镜头部,INMO影目科技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近期,成都市市长王凤朝走访了成都科创企业代表,实地考察了INMO影目科技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场景应用等情况,表示要勉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推动更多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实际上,INMO影目科技去年就和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利用“AI+AR+文旅”的深度结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元宇宙示范区。


显然,INMO近期的一系列品牌活动,都有树立行业标杆效应的结果。无论是加强行业优质资源整合、政企合作扩大XR智能终端应用和场景绑定,还是主动加强XR智能终端内容生态建设,INMO不仅都做对了,而且都走在AR智能眼镜赛道的前面。


生态+技术+市场,INMO已经拿下XR“下半场”


早期的AR智能眼镜处在硬件形态探索阶段,应用场景模糊,没有完善的软件功能和生态支撑,消费级产品的体验和价格不对等,市场并不接受这样的“新玩具”。


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智能计算设备,尤其是消费级AR智能眼镜,从坚持一体式AR方案就能够看出,INMO并不希望将智能眼镜做成手机的一种“陪衬”,真无线设计、能独立工作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体系,以及能够本地处理的AI能力,INMO在向行业证明一体式AR眼镜的必要性。


INMO之所以能够成功,获得市场和行业的积极反响,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态+技术+市场”的重要性,生态即面向XR智能终端的内容、软件生态,包括AI智能;技术即一体式AR技术路线,市场则跟应用场景、市场需求有关。


因为,新型智能硬件想要立足市场,不能只考虑硬件和技术上的创新,赢得市场青睐的前提,一定是“有得用”和“好用”,这是所有智能硬件跑通市场的前提,产品的软硬件体验,也一定要跟上消费者的场景需要,生态、技术、市场,缺一不可。


不论是和腾讯应用宝、百度地图、陌陌探探等头部资源进行合作,还是成为中国移动唯一的智能眼镜合作品牌,接入“九天大模型”,为INMO智能眼镜的AI能力赋能,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品牌活动,最终都是为XR智能终端吸引来软件方面的适配。


image.png

(图片来自INMO)


为什么是INMO?前面已经提到,INMO已经连续三年坐稳消费级无线AR眼镜的销量全国行业第一,获得了来自用户、政府、媒体、投资机构等多方一致肯定。


强劲的市场表现给INMO带来了显著的标杆效应,从而吸引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优质的行业资源,INMO这个品牌也更具号召力,开发者自然更愿意适配原生AR应用和AR小程序。再加上,INMO完成了B2轮融资,为后续产品、技术的研发提供动力,有极大的行业影响力,才有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IDC的各项数据也表明,INMO不仅处在行业的优势位置,“AI+AR”的方向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各家厂商都在跟随。等到智能眼镜正式进入“内容生态时代”,INMO也会是走得更快的那一个,拿下XR竞赛“下半场”已经可以预见了。


INMO领先地位已经变得牢固


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AI、内容生态接入,INMO做了正确的事情,INMO AIR3的爆款没什么运气成分,可以说全都是提前布局和积极扩张带来的结果。


虽说无屏AI眼镜引爆了智能眼镜市场,但很明显,无屏AI眼镜的出现,更多是因为AR智能眼镜的痛点未被解决,比如量产难度高、集成度高、显示模组成本高、软件生态不成熟等,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印传学也曾表达了AR智能眼镜的复杂性。


换言之,无屏AI智能眼镜是过渡方案的一种,能量产一体式AR智能眼镜的厂商,也有相当强的设计、制造能力,INMO自研的“IMAR光学显示引擎”就是很好的例子。制造工艺变得成熟,光波导结合MicrOLED方案成本下降、AI功能和内容生态完善,AR智能眼镜势必将成为主流。


另外,元宇宙热度不降反增,AR智能眼镜结合空间计算和空间交互,在社交、翻译、娱乐等方面,又将迸发出更多超出我们想象力的使用场景和玩法。


image.png

(图片来自INMO)


掌握了光学显示和软件生态,等同于掌握了AR智能眼镜的“命脉”,INMO就是那一个“赢家”。这种优势还会延续到接下来的INMO新品。据悉,这款新品依旧会配备双目显示和摄像头,重量控制在40克以内,核心体验大概会看齐INMO GO系列,也更符合日常佩戴。受惠于“生态+技术+市场”,INMO今年的新品大概率会成为INMO品牌的全新增长点。


只能说,AR智能眼镜这条赛道,谁先抢占市场前列,谁就能占领用户心智,无论是技术、生态还是市场,INMO都将会是引领行业的那一位玩家,期待2025年,INMO还能拿到更多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