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海战术不可持续?

从去年开始,用户对手机的吐槽逐渐从硬件层面转移到软件层面。在厂商们的努力下,硬件的短板越来越少,但软件调教的表现却“一年不如一年”,相形见绌。


例如近期,某家厂商就因未能及时给旗舰机型用户推送新功能被用户送上微博热搜。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购买了旗舰机型的用户花了大几千元支持厂商,不说要有新功能体验优先权了,至少不能被推到“老用户不如狗”的境地。


其实这种事情在手机市场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旗舰用户拥有一定特权是应该的,但手机厂商们也有自己的考虑,真理到底掌握在谁手中呢?


新机用户成了小甜甜,老用户一夜变牛夫人?


可能很多读者还不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某家手机厂商在自家的一款中端新机上推出了其他所有机型都没有的新功能,而且从某位高管的口中,这项功能是专为新机量身定做的,短时间内不考虑推送到其他机型上。


WechatIMG1077.jpg

(图片来源:某品牌官网)


恰恰就是这一点就让不少旗舰机型用户「恼怒」,明明自己花了更多的真金白银来支持厂商,怎么到头来还不如花两三千元买中端机的用户来的「高贵」?


从一位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个人也非常不喜欢这种单机型独占某一个功能的举动,有一丝强行「绑架」用户去购买这款产品的味道。如果只是一两款机型的话,那倒可以理解,但如果厂商发现用户并不在意这点的话,谁敢打包票以后的机型是否都会走这条老路呢?


当然从厂商的角度出发,这一点也并非不难理解,因为这款中端机型要比旗舰机型晚出一两个月,加上中端手机市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不能在功能方面整出什么点新花样的话,在寿命周期内肯定是要被友商「摁着打」。


好在这家厂商也是及时听取了网友的意见,在两天后就表示该项功能正在测试中,会陆续推送给其他机型。


原本我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告一段落后,这家厂商又整了个新活——OTA阉割。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给你推了新功能,但却不是完全体。


在今年四月时,这家厂商在两款新机上推出了全新的负片滤镜,这项功能的上线让其原本就非常强大的影像实力再添一分。但之前的老用户们肯定不乐意了,明明硬件方面都大差不差,凭什么只有新机才有呢,直到上个月底,这家厂商才慢悠悠给一款老机型推送了负片滤镜功能。


3fe76111ccb04d3a81ea85212a8e4a2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是,两款新机上的负片滤镜,是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自主调节滤镜的「深度」,就像我们修图时所使用的蒙版透明度一般,如果觉得色彩太浓了,可以自己拉低透明度,让照片看上去好看且自然。而后适配的老机型,却只有滤镜没有调节参数的选项,甚至连最基本的 ISO、对比度、锐度和暗角选项也被集体阉割。


这一操作让小雷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来说滤镜不同于相机算法,它对不同传感器的要求不高,适配起来的难度远比什么人像模式、舞台模式、星空模式低得多,但厂商就是要给你来一刀阉割,弄得老机型用户们「更新了个寂寞」。


在询问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后我还得知,这并非这家厂商第一次这么干了,其去年下半年发布的顶级旗舰,仅仅时隔一年,在新功能的推送名单上已经彻底「查无此机」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手机厂商的机型独占功能都会引起用户的愤怒,举个例子,刚刚发布的小米 MIX Flip 2 上线了外屏 AI 萌宠功能,它能够将用户的宠物照片变成可爱的二次元风格,这也是 MIX Flip 2 的卖点之一。


WechatIMG909.jpg

(图片来源:小红书)


但用户们并没有因为这项功能独占就不满,原因很简单,MIX Flip 2 是小折叠屏手机,这项功能的初衷就是将小尺寸的外屏利用起来,可以说是真正的为手机量身定制的功能,而并非「大家都能用」。


换句话说,用户生气的并非某一功能机型独占,而是对老用户们刻意的漠视。


当然不只是这家厂商,国内手机厂商们都多多少少有过这种「新机一出小甜甜,老机型一夜变牛夫人」的情况,只是这家厂商的连番操作引起了众怒,也将这存在已久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得益于处理器性能和流畅度方面的提升,如今的安卓手机早已不像以前那样用个一两年就卡,正常使用的话寿命起码能到 3 年甚至 5 年,但如果手机厂商们在更新时从未考虑过老用户们的感受,哪怕是什么品牌死忠粉,也难免会感觉到自己被深深背刺。


一部手机的生命周期不该由厂商的利润考量决定,而应该由用户的实际需求决定。


手机功能更新套路多,都是被“机海战术”逼的


不管是软件独占也好,还是 OTA 阉割也罢,引出该问题的还是手机厂商的机海战术。


从 2023 年开始,当联发科和高通都开始实行一年两更的战略后,手机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速,厂商们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不得不频繁推出新产品,国内某两家厂商甚至在短短一个季度内推出了十几款机型,甚至有几款产品的定位是完全相同的,定价也相仿。


我在京东上筛选价格从 2000-3000 元的手机,可以看到,除了不同品牌都推出了该定位的产品外,还有一两家厂商出现了「左右互搏」的情况。


WechatIMG1076.jpg

(图片来源:京东)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提升销量,但从长远来看,会极大影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再加上手机厂商早已无力为所有老机型适配最新的算法、功能以及新特性,可以说机海战术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厂商们原本的产品规划和升级节奏,也让市场变得越来越混乱。


在如此局面下,哪怕是我这种顶级发烧友,在买一些新机时也会纠结「是早买早享受?还是等到年中推出半代升级版?更别说在半代升级版发布半年左右,正统迭代产品又要上市了」,很多原本已经到了换机周期的用户变得「想买而不敢买」,总是觉得「会有更好的」。


1c0b86bab8ec42b8962103370a528d76.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这种「从左到右都不放过」的策略,理想上可以让每一类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但这背后,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当手机市场整体趋于饱和,用户的选择成本反而越来越高。


在市场发展早期,机海战术是厂商们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有效果提升自己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战略,但如今手机市场早已不是增量市场,唯一还在持续上涨的,是高端手机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只有发力高端产品,用更高定价去对冲低销量,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而从前文我们也能看到,有这么一两家厂商确实每年都能拿出顶级的高端旗舰,在硬件方面可谓无可挑剔,但在后续的软件更新上却屡屡让「高端用户」们寒心,从某数码论坛对该机型的评分来看,这款机型的评分从一开始的8.6 分一路下滑到 3.6 分,已然陷入口碑崩塌的边缘。


WechatIMG1078.jpg


精简产品线、专注做好几款精品手机,才是厂商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怕是如今的高端一哥华为,在手机业务发展的早期,也是通过机海战术去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经过多年间技术的不断积累后,华为才逐步实行高端化战略,推出高端旗舰手机,树立了如今的品牌和技术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海战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谁能尽快舍弃并回到精品路线,谁才有可能在手机市场中稳定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