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做了一款不大一样的运动耳机

2025 年 3 月,Keep 发布其首款骨传导运动耳机 E Move。在当时的评测中,小雷对这款耳机给出了不低的评价,认为 E Move 背靠 Keep 平台,能在中端价位进一步扩大骨传导耳机的影响力,以「运动」这一场景吸引特定用户进入细分市场。


不过在声音表现上,Keep E Move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骨传导技术的限制,声音听起来比较单薄,解析力和细节保留也较为有限。


_DSC3792.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那么,前段时间发布的 Keep E Clip 开放式耳夹耳机,是否在音质表现上有所改观,又能否在运动耳机这个细分领域,重现 Keep E Move 的成功呢?雷科技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产品,以下是我们的体验报告。


佩戴舒适度有保障,牢固程度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开放式耳夹耳机都以「高舒适度」「低异物感」作为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Keep E Clip 也不例外。但和那些主打日常使用的开放式耳夹耳机不同,Keep E Clip 必须兼顾运动场景;而一款面向运动场景的耳机,必须用特殊的设计保证耳机佩戴的牢固程度。比如 Beats Powerbeats Pro 2 就设计了巨大的固定耳挂,Bose 早期的运动耳塞更是采用了标志性的「鲨鱼鳍」设计。


但 Keep E Clip 是一款开放式耳夹耳机,上述这些固定方案都不适合。为了兼具高舒适度和佩戴牢固,Keep E Clip 选择了开放式耳机品类中一种较为复杂、罕见的结构「柔性袖扣」设计。


_DSC3752.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和 Bose Ultra 开放式耳机类似,Keep E Clip 耳机的部分为固定设计,但传统耳夹耳机的 C 形桥被一个柔软的圆弧连接扣取代。不使用 Keep E Clip 时,耳机的后部分会因圆弧连接扣的弹性而自然弯曲成「卷」。佩戴时,Keep E Clip 的圆弧连接扣会自然地拉开,并依靠自身的弹性固定在用户的耳廓上。


根据雷科技的体验,相较传统的 C 形桥,柔性袖扣虽然有更强的「异物感」,但因整个结构为柔性结构,佩戴时的舒适度也有着显著的提升。C 形桥结构之所以「异物感低」,全因其硬质连接可以绕开用户的耳廓;但其硬连接的结构会给用户的耳廓带来更强的压力,用人话来说就是「更加夹耳朵」。


而且 C 形桥的硬连接模式也意味着耳机更挑耳朵:如果耳廓稍微宽一点或厚一点,都会直接影响耳机的佩戴位置和佩戴舒适度。但「柔性袖扣」设计拥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用户耳廓的宽度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从我和另外三位同事的体验来说,我们四人佩戴 Keep E Clip 时,都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压迫感。有同事更是表示「Keep E Clip 带着打球都没有问题」。至于对抗烈度较低的跑步、骑车场景,Keep E Clip 更是游刃有余。


不过,可能是为了重量考虑(Keep E Clip 单只仅 5.2g),Keep E Clip 的柔性部分长度有限。这导致 Keep E Clip 存在「挑耳朵」的情况:


_DSC3736.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如果你耳廓较宽(耳廓边缘与耳洞距离较大),Keep E Clip 只能保证耳后的部分处于正确的位置,但耳机的部分可能就无法放在耳洞的里了。这时耳机不仅会有松动跌落的风险,音质也会受到影响。


三种模式风格迥异,声音表现让人惊喜


既然提到了音质,那我们就顺着说一下 Keep E Clip 的声音表现。Keep E Clip 采用了 13.44mm 的超大单元,要知道这一数字在耳挂式耳机的椭圆发声单元里也不多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大尺寸单元意味着更高的声压等级和更小的失真,耳机的低频表现和空间感也有更高的上限。


不过就像刚刚提到的那样,Keep E Clip 的佩戴位置会影响到其最终听感。而接下来的听感描述基于耳机「正确佩戴」的情况。如果你耳廓较大,导致 Keep E Clip 不能戴在理想的位置上,那你听到的声音会有明显的劣化。


_DSC3771.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Keep E Clip 也提供了音乐、运动、观影三种播放模式。佩戴正确时,Keep E Clip 声音中频定位和还原都非常准确,声音取向朝着人声方向偏移,但没有到失衡的地步。这样的细微的偏移对开放式耳机来说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开放式结构带来的能量损失,让听感回归正常。


运动下,Keep E Clip 声音高频和低频会有较为明显的调整。但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模式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变形」:低频部分增益较为明显,掩盖了部分中频的细节,让人声听起来有些模糊。而高频部分的变化也让Keep E Clip 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刺耳,高频延展性不如音乐模式自然平滑。


当然,运动模式这样的调音风格也是应对运动场景「重节奏、轻细节」的听音习惯。不过 Keep E Clip 这类气导开放式耳机不像 Keep E Move 那样拥有较强的「排他性」(具体原理可以参照「鸡尾酒会效应」,是人听觉选择性注意的一种本能),即使打开运动模式,我认为对运动场景下的听音感受也不会有太大提升。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 Keep E Clip 的音乐模式。


_DSC374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观影模式下的声音表现在我听起来和音乐模式较为接近,因为 Keep E Clip 没有切换模式的 App,三大模式之间必须长按耳机切换,我体验 Keep E Clip 这段时间基本只用音乐模式。


雷科技总结:400 元价位的「不后悔之选」


按照规矩,我们按照雷科技评测模板总结一下 Keep E Clip 的整体表现。


优点:

1. 造型小巧轻便、充电盒有设计感;

2. 音乐模式声音表现不错;

3. 「柔性袖扣」设计改善了佩戴舒适度。


缺点:

1. 「柔性袖扣」设计比较挑耳朵。


在手机品牌近几年的攻势下, 400 元这个价位段的耳机早已进入到「神仙打架」的阶段,不少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ANC TWS)在听感方面已经可以和传统音频品牌千元价位的产品同台竞技。


_DSC3783.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在开放式耳机,尤其是气导开放式耳机领域,500 元以内「好听好用」的耳机依旧不多见。而 Keep E Clip 能在 400 元以下的价位交出如此出色的答卷,在我看来实属不易。另外,Keep E Clip 也低价开放式耳夹耳机这个品类提出了一个「传统耳夹」之外的新方向:


不同于入耳式 TWS,舒适度对开放式耳机来说尤为重要。而在全行业共同发力 C 形桥的时代,不走寻常路,或许才是体现品牌研发能力、提高用户体验的「超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