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泼天的流量面前,小米汽车把握住了吗?

小米汽车真的太火了。比如说,小通在销售中心正常试驾小米SU7的时候,会有网约车大哥特地停下车来搭话,问这车好不好开,然后各种拍照,脸上满是欣喜、期待的神情。


又比如说,开始有友商买热搜,说“小米SU7有设计缺陷”。而小通定睛一看,热搜内容说的是“座椅调到最高可能会损坏化妆镜”,把小概率事件和误操作说成设计缺陷,可见小米SU7的高热度,真的开始让竞争对手坐不住了。


image.png


而这样的高热度也体现在用户认知上,很多过去不关注、不了解新能源车的用户都知道小米汽车,甚至有的人已经“激情下定”:小通的哥哥嫂嫂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他们并非新能源车相关从业人员,对新能源车了解不多,甚至在不久前还是“顽固的燃油车支持者”。然而,仅仅是通过互联网上的车评节目、简单的体验分享,他们迅速认可了小米SU7的产品价值,并支付了5000元的“大定”(未锁单)。


f12058999b6b257086cb93b20038dbc.jpg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到了小米汽车位于广州黄埔的体验中心,在我的预想中他们看见了实车、试驾了之后可能会非常满意地锁了单静候提车,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简单来说,在体验实车之后他们觉得小米SU7的体验达不到他们的预期,尤其是乘坐方面的一些小毛病,让嫂子出现了非常强烈的退定意愿。


某称程度上,从盲订到退定,这是小米汽车高热度惹的祸。


和想象中的“好”还有差距


哥哥嫂子本来没有买车计划,这一次下定小米SU7,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冲动消费”。嫂子说,自从新车上市以来她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网络平台基本都有小米SU7的相关内容,在各种推荐种草内容的熏陶之下,她动心了。


另一方面,虽然小米SU7的造型设计有争议,但哥哥和嫂子都一致认为这是它最大的加分点,出色的线条比例、超跑般的设计元素,尤其让嫂子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够给予她充足的“情绪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407182328.jpg


她的意思是这样不俗的设计加上小米品牌的高热度,提车后她会很愿意将小米SU7分享到朋友圈,并相信可以获得来自朋友们的点赞和肯定。


除了造型设计外,小米SU7重点宣传的“防晒” “手机存放空间”等特点也的确打动了不少女生,让他们觉得小米SU7对比传统车型会是“新时代的产品”。


综合来看,我认为小米SU7的出圈和比亚迪秦、汉这些车型有些不同,小米拥有把非常细的产品点讲明白、讲出吸引力的能力,并进一步打造成产品记忆点。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小米SU7的产品形象会更加立体,而且有直观的吸引力,相反如果像传统车企那样强调能耗、性能动力、空间尺寸,就需要见到实车甚至试车体验才能感知,有一定的距离感。


既然小米SU7的初印象是这么好,为什么他们最终还是考虑退定?


最重要的原因是空间的乘坐感受,小通本人、哥哥和嫂子在乘坐体验过后一致认为,小米SU7的轴距虽长但后排空间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副驾纵向空间要比常见车型更短,座椅调整至正常位置腿部姿态不够伸展,除非将副驾座椅退到较后的位置。


门店现场有展示小米SU7的底盘结构,可以见到造成副驾腿部空间不足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尺寸不小的前备箱,另一个是放置在副驾脚部前方的行车电脑。总而言之,副驾乘坐体验的不好给嫂子带来了极大的失落,对他们来说购车不可能不考虑乘坐体验,如果选择小米SU7作为他们的第一辆车,就意味着副驾的乘坐必须妥协,这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微信截图_20240407182640.png


对此小通只能说,好在他们虽然交了定金但没有锁单,不然的话这一次的购车之旅可能会成为人生中一段不那么愉快的经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影响了他们的判断,给他们形成了过高的预期,最终体验后发现小米SU7也存在缺点,反而变成了对比鲜明的心理落差。


除了副驾这个问题外,嫂子发现有些功能体验也并非如宣传那边尽善尽美,比如宣传中强调的“多处手机存放空间”。不可否认的是小米SU7的确设计了更多的手机放置空间,比如说副驾门板上就有专门的存放槽,但这个槽本身设计得并不巧妙:手机只能竖着放进去,而且对手机厚度有比较高的要求。


最后反而是试驾环节给小米SU7挽回了一些分数,但始终购车的心态还是从“很想买”变成了“犹豫要不要买”,产品形象依然出现了下滑。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小米SU7超高热度带来的副作用,如果潜在消费者可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小米SU7,准确认识到“这是小米首款车”这一事实,对于它的优缺点相信会有更好的接受度。


“智能化”甚至不是加分项


相较于其他的常规产品,小米SU7最大的差异化卖点自然是智能座舱。借助澎湃OS的能力,小米SU7能够更好地打通不同的终端,组成所谓的“人车家”生态。


不过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虽然对小米SU7感兴趣,但不一定是小米生态硬件的用户,生态带来的吸引力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比如说小通的哥哥和嫂子都不是小米用户,只是单纯地对小米汽车感兴趣,至少在早期购车的时候他们不会将生态间的联动视为非常重要的产品吸引点;至于小米汽车宣传的“SU7是最适合苹果用户的新能源车”,现阶段小米SU7对CarPlay的支持仍未上线,自然没有体验可谈。


抛开生态不谈,在基本的智能座舱体验上,客观来说小米SU7的水准也并非“独一档”或“遥遥领先”。从最基本的UI设计到操作交互、语音助手,小米SU7充其量是做到了行业中的一流水准,但面对早已成名的鸿蒙座舱、Flyme Auto等座舱系统,并未展示出太多的优越性。


微信截图_20240407182936.png


除了和哥哥嫂嫂沟通外,小通也观察到现场看车的其他顾客,并未对整车的智能系统有太多的体验和了解。他们来到展车上主要还是体验乘坐空间、乘坐质感这些“传统”因素,再不然就是播放音乐感受一下音响,针对车机系统不会有太多的关注。


针对这一点,我认为也与目前小米汽车销售的方法方式有关。可能是因为人流实在太多,也可能是因为培训不到位,现场给我的感觉是小米汽车的销售们也不太会主动地给看车客户介绍他们的智能化成果,不说单对单地给每一组客户做演示,我认为现场至少要有专门的演示体验平台,再不济也可以在店内循环播放小米汽车智能生态的一些能力,但这些动作我都没有见到。


综合来说,小米汽车目前的销售模式依然非常传统,还是4S店“引导进店、介绍看车、试乘试驾”这一套,重点展示的是小米SU7的驾驶体验,然后最后的环节会加入自动泊车的体验等等。


在小通看来,这样的线下体验流程并不能体现小米作为“智能汽车”的真正优势,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座舱智能的体验上,小米汽车的销售们很有必要向到店客户展示他们生态互联的巨大优势,这才是小米SU7和传统汽车、传统新能源车之间的最大差异。


尤其是当下小米汽车自带流量,如果能够以极高的关注度和热度作为跳板,接机强化小米汽车智能化标签,我相信很有机会能够建立小米SU7在智能化上的标杆地位。甚至上,在官方没有太多宣传、只靠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小米SU7的自动泊车能力已经被打上了“非常不错”的用户印象,如果其他能力加以适当的宣传,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40407182150.jpg


作为对比,Apple Store会不定时地举办公开Workshop,指导用户如何应用苹果硬件生态来提升工作、学习效率。我始终认为,小米汽车的店面中应该要同时展示其他的小米生态硬件,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等,用完整的生态场景来凸显体验的差异化。


但现实是,甚至回到车辆本身,小米SU7还是一辆“附加智能化系统的传统电车”,智能化是添头而不是产品的核心所在。所以最终小米SU7会给到一些用户心理落差也是这样的原因,当我们以为这真的是一辆划时代的“智能化汽车”的时候,真实体验后才发现它和市面上的其他新能源车其实没有两样。


用好“热度”成为行业难题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我相信雷军比谁都清楚这背后的含义。小米SU7的确是凭借超高的热度出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现象级产品,让很多原本不关注新能源车的用户到店体验,甚至“激情下定”。然而,疯狂的传播也模糊了小米SU7的真面目,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客户产生了过高的产品预期,见到真车后难免地会有落差。


而另一种情况正是雷军所说的,超高的热度让大众把小米汽车放在放大镜下观察,任何的小问题都会被放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这样超高的流量更多给小米汽车带来的是“烦恼”,而不是“优势”,真正有利于小米汽车发展的不是疯狂的流量和热度,而是行业和消费者正常的目光。


归根到底我认为,现在互联网充斥着各式各样有关小米SU7的消息,褒扬的声音居多,其中夹杂着一些造谣、负面信息,而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推动小米汽车不断改进产品的批评建议,却会被淹没在这股声浪中。


这自然不是好的现象,短期的热度固然可以帮助小米汽车卖好SU7,但如果真像雷军强调的,小米汽车要成为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品牌甚至是百年老店,那么穿过热度迷雾接收来自用户的真实反馈和批评就必不可少。


否则的话,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产品体验落差而发出更不好的声音,把小米汽车推向另一个极端。再者,小米汽车显然也没有将热度发挥到极致,比如借机宣传自己的智能化优势能力等,只能说在这历史级别的超高产品热度面前,小米多少显得准不足。


当然也不能怪小米,毕竟在汽车行业乃至大多数行业中,这样的热度都非常少见。至少对比其他厂商,小米凭借在智能手机行业丰富的经验还懂得一些借力打力的技巧,而其他车企也不必眼红:自带热度的本事,他们也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