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别让苹果汽车成为泡影。

iPhone 15系列虽然没法盖过满屏的“遥遥领先”,却让大家都忘记了苹果雪藏多年的一款重磅产品。前段时间被好生期待一番的“Apple Car”,如今只剩下一个“Apple”。

 

曾经被吹到“重新定义汽车”的苹果汽车去了哪里呢?谁也不知道,恐怕只有背后的供应链、消息人士、业内人士,以及分析师才会清楚。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今天发布推文表示,苹果汽车项目现阶段已经进入“销声匿迹”,如果想要在“未来几年内投产”,那么最佳方案就是通过收购车企,利用现有方案进入汽车市场。


微信图片_20230928151509.jpg

 

2023年,和苹果汽车相关的消息寥寥无几,掀不起什么风浪,现如今连“新建文件夹”的进度都不明确。相关的消息,大多跟项目方向与最终目标冲突、大量项目员工和高管离职有关。

 

苹果似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Vision Pro上,苹果汽车的一切消息,在今年3月戛然而止,那时候传出消息称苹果改进了自动驾驶能力,并扩大测试范围。


微信图片_20230928172654.png

 

百闻未一见的苹果汽车项目,连一张像样的谍照都没曝光,可能就已经泡汤了。

 

命途多舛的苹果汽车,连法拉第也没跑赢

 

苹果的汽车项目“泰坦计划”启动至今已经将近十年,“下周回国”贾跃亭手上的法拉第未来汽车都交付了3辆FF 91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苹果汽车的路越走越窄。

 

也正由于苹果汽车的神秘感,外界对它的猜想天马行空。他们认为,苹果的第一款汽车具备极为激进的设计理念,取消方向盘和车钥匙,支持L5级自动驾驶,并且售价不逊色于任何一家豪华品牌的高端产品。也有人不看好苹果汽车,认为这只是内部稳定股价的一个大饼。


微信图片_20230928173013.png

 

这在库克看来,自动驾驶可能是最难的AI项目之一。

 

在以往的报道上,苹果寻求硬件制造合作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除了“好朋友”富士康之外,还被曝出与雷克萨斯、LG等厂商进行合作,采用前者的整车生产线,电池则是搭载后者的解决方案。

 

尽管现阶段的造车新势力都以自建工厂为主,掌握汽车生产的主动性,降低对外界的依赖和整车生产成本。但很显然,苹果连iPhone等产品也不是自家生产,如果要趁早布局汽车产品,采购现成解决方案和找代工是意料之中。


image.png

 

不过最后似乎并没有一家车企和苹果达成合作,此前曝光的国产老牌厂商奇瑞与苹果合作造车的消息也是断了后续,大概可以被认为是“告吹”。想想也正常,对于一个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的品牌,其汽车产品必定天生自带热搜光环,给苹果生产汽车无疑是让自己在汽车市场上多一个棘手的麻烦。

 

事实上是,苹果在汽车制造领域犹如一张白纸,CarPlay就算是智能车机界的老玩家,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就是一家新得不能再新的新势力。与“泰坦计划”一同起步的电动车制造商,包括蔚来、特斯拉在内的品牌,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站稳脚跟,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


微信图片_20230921184735.png

 

苹果在数码领域有极高人气,但消费者都是聪明的,他们不会轻易花一笔大价钱去消费几十万的新品牌产品。再加上互联网频频传出苹果汽车项目内部高管接连离职,这无疑更会加重消费者对苹果汽车的不信任。

 

一而再再而三的“跳票”,苹果汽车错过了最佳的入场时机。新能源汽车行业瞬息万变,如果苹果输在了自动驾驶的起跑线,那么就没什么可以再输了。

 

收购车企,是苹果汽车唯一的解药

 

郭明錤分析的并不无道理,并购车企几乎是苹果汽车唯一的路。

 

既然没有车企愿意跟苹果合作,那么苹果完全可以像当年收购英特尔基带部门一样,豪掷一大笔钱买下一家汽车制造商推进汽车业务,这或许是苹果为数不多的解决方案。别人可以不合作,但买下来了就是自己的。


苹果自研基带现在还没搞出来呢,汽车就更不敢想了。


微信图片_20230928173324.png

 

汽车制造上百年的历史,诞生了众多汽车品牌,同时也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和市场的淘汰,“干掉”了不少品牌。2018年中国就诞生了将近500个电动车制造商,仅在5年就淘汰了400家,并且淘汰的脚步尚未停歇。

 

其中就不乏具备造车资质但自身难以维持经营的电动车企业,要么就是在苦苦支撑,要么就是努力融资,或者寻求“金主”投资和收购。这些车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难以生存,但他们的造车经验、供应链,乃至造车资质之类的,都是苹果汽车所需要的养分。

 

路子就摆在这里了,这取决于苹果内部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态度和规划。即便是有“最优解”摆在眼前,苹果也不一定会选。


微信图片_20230928173344.png


苹果在数码领域仍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而且iPhone、iPad等智能移动设备市场份额巨大,面对新时代的浪潮,他们可以继续待在舒适圈中,不急着跨界转型向外发展,仍然有保守观望的资本。

 

要么就像iPhone开创智能手机时代一样,要么就做行业里最具影响力的一家。在我看来,这是苹果对自身的看法。但开创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并不是苹果,汽车不一定会成为苹果用户“非买不可”的生态部分。

 

正如折叠屏手机领域,安卓阵营厂商不断推陈出新,苹果却按兵不动,折叠屏产品长期活在爆料之中,我们已是见惯不怪。由此也能看出苹果对新品类产品态度之保守,宁愿不做,也不愿意做不赚钱的东西。


image.png

 

抛开汽车不谈,仅做一家自动驾驶或智能车机的供应商其实也未尝不可。至少从几乎销声匿迹的苹果汽车项目来看,苹果内部似乎并不打算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把更多精力放在Vision Pro等新的智能移动设备,能为他们带来更多优势吧。

 

CarPlay失守,苹果与汽车还有多少缘分?

 

可能会有人觉得,苹果做不做汽车也罢,有CarPlay足矣。

 

小通不得不承认,对于一辆不具备智能化车机的车型来说,原生支持CarPlay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顺便弥补了车辆智能化不足的缺陷。曾几何时,能够原生支持CarPlay的车型,在iPhone用户心里会比较加分,甚至有的人为了用上CarPlay,会选择买一台备用的iPhone放在车里。


微信图片_20230928173805.png

 

最新版的CarPlay还可以与车辆深度融合,成为一辆汽车的操作面板,提供燃油余量、里程数之类的信息,并且可以调节空调的硬件,而非是简单的导航和娱乐。

 

但用户不知道的是,车企搭载CarPlay也伴随着一定的成本,俗称“保护费”。长期下来,汽车制造商不希望再承担这部分的支出,并且尝试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宝马汽车的CarPlay就需要额外花钱订阅,或按年订阅,或直接买断。无论是那种,用户都要为辩解的体验多买一份单。

 

微信图片_20230811214749.png


汽车制造商这种收费行为很快遭到了用户的不满,但又不想给苹果交钱,于是一众传统车企达成了共识——自研智能车机系统。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宝马、凯迪拉克等汽车制造商的新车,都不再原生搭载CarPlay,虽然没有说不让用户后期安装。

 

可以确认的一点是,车企打起了“去苹果化”的道路,苹果唯一和车有关系的产品,能依附的平台越来越少,除非苹果愿意放弃高额的软件授权收益,挽回车企的注意力。


微信图片_20230928173919.png

 

而CarPlay对国内的自主品牌车机又要失去几分优势,今时不同往日,国内自主品牌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提高了一大截,车机交互流畅许多,并且实现了汽车与手机的生态互联,很难再找到致命短板,不自带CarPlay也是意料之中。

 

少了硬件平台,苹果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更少一分,除了把真车造出来,似乎很难再有其它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口咬定苹果汽车已经泡汤,只要官方没有回应造车一事,那么Apple Car就不会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