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是宝马的“下一个十年”。

新能源时代里,赢得中国市场,就能赢得世界市场。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宝马汽车的外国高层在宝马之夜上,全程用中文发言,连提词器上显示的都是中文,可见宝马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


微信图片_20230920110621.png


宝马集团在上海车展中的表现仍然出彩,BMW Dee数字概念车、纯电动i7 M70L等纯电车型齐齐刷屏


从数据上看,中国确实是宝马汽车的主战场,2022年向全球客户交付了239.96万辆汽车(包含宝马、MINI、劳斯莱斯)。其中,宝马向中国市场交付了约79.2万辆BMW和MINI汽车,纯电车型销量约为4.19万辆,同比增长91.6%。


BBA三杰在全球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忽视,它们是燃油车时代的标杆,即便是经历“冰淇淋”事件,对宝马在大众心中的分量不会有太大的削减。许多对参数一概不知的人,仍然把“存钱买BBA”放在第一目标。


微信图片_20230109121515.png


话是这么说,BBA也感受到了来自电动新势力的压力,周销量稳坐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榜单前三的同时,理想、特斯拉、腾势等新能源品牌逐渐看到了他们的尾灯。造车新势力们也在用自己的产品诚意,撼动着用户们对BBA的“信仰”。


不到32万就能买到一辆规格比肩宝马X5的“移动的家”,这时再去考虑后者,恐怕都要多犹豫一会。


把中国当作家的宝马集团,必须要在消费者面前,体现出豪华品牌的诚意。


除了降价,宝马在中国要放出更多杀手锏


电动化时代,传统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反射弧远比燃油车时代更长,对这样的新事物抱有保守的态度。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内部千差万别,打造纯电汽车无异于“推倒重来”。但纯电架构、平台的研发以及产线布局的成本实在过于高昂,与他们保守的观望态度相悖。


因此,宝马集团在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补充了纯电版“油改电”车型,使其看起来在电动化时代更有参与感。


基于燃油车改造的电动车,内部空间利用效率很低,但胜在研发周期足够短,成本足够低。高傲的纯电车型让消费者感受不到诚意,并且他们并不一定会为了“不加油”而去买BBA。


除了把纯电版i3打到22.8万元,油改电车型的诚意只能到这了。但纯电平台是电动车品牌门面,这是不争的事实,彻底消灭油改电,才算真正拥抱新能源时代。


微信图片_20230919163130.png


宝马汽车CEO齐普策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宝马将在其全新的Neue Klasse平台上生产针对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对此,他表示只能透露一点点,但宝马上海设计有限公司已经在为新款车型做本土化特色设计和功能。


2023年7月18日,位于上海的宝马新研发中心正式开业,这是宝马除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立足中国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image.png


齐普策口中透露的“中国特供版电动车”,可能是新世代纯电车型,基于Neue Klasse平台打造的BMW Vision Neue Klasse。根据宝马此前公布的计划,新世代车型将率先在宝马位于匈牙利的德布勒森新工厂生产,在宝马沈阳工厂投产的版本还需要等到2026年。


并且Neue Klasse平台还为氢能源方向打下了基础,做了一定的升级冗余,当有需要就可以快速转型。


微信图片_20230920110232.png


与BMW新世代车型相匹配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已经同步开工。


Neue Klasse平台是未来宝马电动汽车的基础,但相关的技术细节并不透明。不过宝马研发负责人Frank Weber确认,新一代M3将会纯电化,与燃油版M3共存,基于Neue Klasse平台打造。新车拥有四电机,支持800V快充,动力电池可扩展,由此能看到新平台的一些基本特性。


至于搭载3.0升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版M3,还将存活到2030年。


微信图片_20230920110705.png


“BMW新世代概念车融合了我们在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这些核心领域的创新能力。量产的新世代车型将会从2025年陆续问世”,这些车型将把未来十年的出行愿景在两年后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而宝马集团也将随着这些车型的推出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全新的纯电平台和交互系统奠定了宝马汽车的下一个十年,只可惜这一个十年的开端至少要在2025年。两年内足以让电动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宝马汽车让友商两年,应该是对自己的新世代理念胸有成竹。


长轴距版本还不够,宝马需要更“因地制宜”


燃油车时代,厂商给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但时代变了,现在是用户需要什么,厂商给什么。如果违背了用户的心声,厂商·的造车之路一定不会太顺利。


不同国家的人对汽车的要求天差地别,旅行车能够在欧洲市场大火,却无法在中国流行,这或许是“因地制宜”的最佳例子。




正所谓“最高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国内用户对汽车的要求很简单,只需要大、简单、好用即可。大倒是容易,把车身做大即可。但要做到简单和好用,背后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和适配优化才是车企最头疼的地方。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其实不在于动力系统,即便三电系统以及底盘操控做好了,缺失相应的智能化一级娱乐功能,在我看来这跟“电动油车”无异。总有人吐槽“冰箱沙发大彩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功能逐步成为用户的“标配”。


微信图片_20230920113219.png


理想汽车的交付量逐月上升,我认为旗下产品完美切中了对应群体的需求,解决了他们的用车痛点,打开了家用SUV的新赛道。


中国特供车型不仅要体现在长轴距,更要在其它方面拉开差距。不过车载大屏时代势不可挡,如今没点大屏和娱乐功能的新车,似乎都不入消费者的法眼。强调车机大屏操作便利性的同时,又催生了基于大屏幕的娱乐功能,在路上追剧,眼下已经是不少人的迫切所需。


image.png


要做“中国特色车型”,首先要适配专属于国内的流媒体平台、导航地图,这是最基本的本土化。说到底,BBA不仅要用长轴距版本车型匹配国内用户需求,用起来更要像一辆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车。相信深耕国内市场多年的BBA们,读懂消费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实在不行,找一家实力足够强的造车新势力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做适合中国用户的汽车,才是未来的销量密码


宝马也意识到了,不在电动汽车多下狠功夫,不把先进技术全盘托出,无法跟凶猛的电动车企硬碰硬。


问题就在于,概念和理想总是很丰满,消费者连眼前的大屏幕都没适应,甚至有些人还未从物理按键的时代过渡过来。厂商也没有在科技感与交互便利性之前取得完美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另辟蹊径在我看来足够创新,但不完全是好事。


image.png


宝马仍然是汽车行业显眼的标杆,但Vision Neue Klasse不一定是未来十年的最佳答案。


答案不在任何一家车企的手里,而是在消费者,他们代表了整个市场,厂商必须跟着他们的需求推陈出新。身为豪华品牌的宝马,同样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油改电”便是反面教材,降价只能让它看起来更有性价比,但一味的低价不能给豪华品牌带来好的结果,更容易被贴上“杂牌电车”的标签。


于是宝马能够拿出来的,只能是更适合新能源赛道的纯电平台,以及超脱燃油车的理念。很难说这种增强现实交互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欢迎,但宝马汽车至少在努力摆脱燃油车的设计思路,向智能化高地进攻。


不管是四电机的新一代宝马M3,或者是2025年发布的Neue Klasse平台新车,都是这家豪华车企发力的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