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英特尔在ITT(Intel Technology Tour)2025上公布了Panther Lake架构,小雷全程参与了其在美国和中国的发布会,同时也做了深度解析。在那篇文章里,小雷对Panther Lake的GPU做了前瞻解读,只不过当时英特尔提供的资料并不算多,所以我们的解读依然还有深入空间。
随着Panther Lake的发布日期临近,更多的相关信息开始被曝光,也让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英特尔的计划。
首先从命名方式来看,虽然官方PPT里显示只有两个规格,但是实际型号却有四个:B390、B380、B370、B360,不过从硬件规格来看,核心差异主要在执行单元数量和主频。

图源:推特
其中,B390和B380都是12EU规格,前者频率更高,明显是高性能轻薄本和部分游戏本的旗舰方案,后者则适当降频,用更稳的功耗曲线来适配掌机这种散热和电池都偏紧张的便携形态。B370和B360则是10EU配置,各自的定位与前两个型号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定价更低,主要面向中低端产品。
从命名方式的变更就能看出英特尔的想法:打造一款能扛起游戏及AI大旗的新核显。这一代锐炫B300系列并不是简单延续旧架构,而是换上基于Battlemage IP的Xe3核心,高配最多12个Xe3单元,单从参数来看已经能和现在主流的RDNA3核显直接对比,而且Xe3还有更激进的多媒体引擎和AI单元,针对未来的PC需求做了更多准备。
补上核显短板,剑指掌机市场
对于成熟的移动PC市场来说,掌机可能是目前唯一还在高速增长的品类,不过该品类目前基本都建立在AMD的处理器基础上,而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占优势的英特尔,却在PC掌机市场几乎没有声音,仅少数厂商实验性的发布了一款产品。
在雷科技看来,英特尔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当下的处境,这次曝光的四款核显里有一半明显冲着PC掌机而来,本身就说明他们早就盯上了这块市场。不仅如此,从参数布局也能看出英特尔是奔着“正面刚”去的,直接对标目前最热销的Ryzen Z1 Extreme,这颗AMD专为掌机打造的处理器,采用的是8核Zen4 CPU配12CU RDNA3核显,已经是现阶段PC掌机的性能标杆之一。

图源:AMD
得益于FSR等技术的加持,Ryzen Z1 Extreme可以在20多瓦的功耗下把1080p中画质的3A游戏跑得有模有样,也能轻松应对独立游戏和网游的性能需求,基本上满足多数用户对于掌机游戏的需求了。
从架构代际来看,锐炫B300系列这次总算追平了参数,12个Xe3核心对标12CU级别RDNA3,性能上不再天然吃亏,而在多媒体和AI方面甚至还反压一头。英特尔在AV1编解码、视频编码、AI超分和插帧上的投入本来就比较猛,对经常看流媒体、直播的掌机用户来说,这是非常实在的优势。
此外,虽然还没有实际测试,但是从硬件规格及核心参数来看,锐炫B300系列的高配版性能不会弱于独立显卡, 有不少人猜测其性能与RTX 3060相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Panther Lake处理器将一跃成为GPU性能最强的PC掌机处理器,而且也将足以游玩大多数3A游戏。
不过,英特尔的核显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驱动和兼容性不如AMD,因为以前的核显性能有限,加之英特尔多年没有涉足独显市场,所以在游戏适配等方面基本没有积累,导致锐炫GPU在面对老游戏、冷门引擎制作的独立游戏时,性能往往无法得到完整释放,出现卡顿和崩溃等问题。

图源:英特尔
对于桌面PC和笔记本电脑的玩家来说,这个倒也不算大问题,但是有不少PC掌机玩家本身就喜欢折腾老游戏、模拟器等小众作品(掌机性能及续航有限),所以这个问题也会更加突显。不过有知情人士向小雷透露,英特尔也关注到玩家的诉求,所以一直很重视驱动的问题,未来也将会持续优化老游戏的体验。
倘若性能释放可以达到预期且驱动不拖后腿,那么至少从纸面数据来看,英特尔此次优势还是挺大的。因为不管是CPU性能还是GPU性能都有不小优势,而且在能效上英特尔的表现也将更好,小雷也颇为看好Panther Lake在掌机上的表现。
逐鹿PC掌机,大厂在卷什么?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PC掌机已然从小众爱好,变成了大厂扎堆的新战场,不少主流PC厂商盯上了这块新的“蛋糕”。华硕、联想、微星等品牌的入场,可以说带来了许多新的设计与体验,比如华硕的ROG Ally就用纯粹的性能释放成为不少玩家的心头好,而联想则是剑走偏锋设计出Legion Go,采用可拆卸手柄设计满足玩家的多样需求。

图源:联想
对于玩家来说,PC掌机的吸引力其实很直接:能够随时玩上Steam游戏,让游戏场景不再限于家里,所以越是深度投入PC游戏生态的玩家,越是难以抗拒PC掌机的诱惑。
那么为何在此之前PC掌机一直都是半温不火呢?原因也很简单:性能不够。虽然核显的跑分一直不差,但是在实际运行游戏时往往受限于功耗、散热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以至于能流畅高帧跑LOL的核显,其实也就最近几年才上线。
但是最近两年不管是AMD还是英特尔,都在对制程工艺做大升级,让核显能效有了突破性发展,并且借助AI插帧等技术,实质性提升了核显的游戏体验,可以说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升级,才让PC掌机在运行大型游戏方面有了实际价值。
而且,随着AMD推出掌机专属CPU后,人们更是意识到这是一种比笔记本电脑还要便携的PC设备,只需要接上鼠标和折叠键盘就可以秒变身桌面PC,而且性能满足办公、简单剪辑和直播推流等需求都没有问题。
此外,随着AI PC的概念火爆,PC掌机借助远比手机大的内存和更强的散热系统,其运行本地模型的效果也更好,足够为用户提供本地的实时字幕翻译、笔记汇总、实时音频转文字汇总等功能(内部人士介绍英特尔的Panther Lake在这方面就有明显优势,有望将成为AI PC掌机的先行者)。

图源:英特尔
所以站在厂商的角度来看,PC掌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讲移动生态故事”的载体,你可以拿来画“随身AI PC”的饼,也可以拿来充当串联移动PC生态的新节点。比如ROG就可以借PC掌机进一步串联推广他们的移动外设生态,将无线mini键盘、轻量化mini鼠标、无线游戏TWS耳机和显卡坞等一系列产品带上。
联想这边也是如此,最近两年联想一直在用拯救者系列发力外设市场,所以在PC掌机的更新上也是最为积极的,仅今年就更新了三款产品。其中Legion Go S采用更常见的一体式设计并提供Windows和SteamOS两个系统版本,而Legion Go 2则延续前代的可拆卸设计,在性能和体验上做了不少升级。
而且Legion Go S(SteamOS版)更是全球首批Steam官方授权的第三方产品,联想为了说服vavle也是花了不小力气,可见他们对这个品类的重视。在雷科技看来,PC掌机所占据的生态位,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别的挑战者,比他性能强的没他便携,比他便携的又没他性能强,随着CPU能效的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也会进一步扩大,未来所能覆盖的市场也不会小。

图源:ROG
写到这里,小雷不禁想到同样在最近两年备受关注的AR眼镜,如果拿AR眼镜来充当PC掌机的外置显示器,是否就可以进一步缩小体积并使其更加便携且有更长续航呢?同时也能解决AR设备性能不足的问题。
但是想要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前提依然是算力和能效要跟得上,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端出Panther Lake与Xe3核显的组合,只要这一仗打赢了,后续无论是轻薄本还是其他新形态设备,都会有更大的话语权,或许可以再复刻当年独霸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盛况。
所以,在狂卷PC掌机的厂商们,其实要的不只是PC市场的份额,更是在赌未来的PC设备可以被做得更加便携、多样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三年内我们看到的“PC掌机”,将不再局限于现在这套形态,它们会有更强的AI能力,也可以通过AR眼镜、无线扩展屏、云游戏等方式,演化成一种全新的个人计算终端。

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