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挂怎么玩?

11月5日,据快科技报道,小米汽车第50万台整车月底就要下线了!


这消息一出,估计不少曾经吐槽过“小米产能不行”的小伙伴都愣住了:怎么感觉才刚交付没多久,这就悄无声息地快摸到50万的门槛了?


image.png

图源:微博


想当年,小米汽车从2024年正式交付到现在,产能爬坡速度简直像开了外挂。在去年11月,小米第10万辆下线只用了230天,直接创下国内新车企最快纪录。


而且这股势头到了2025年,不仅没减弱,反而更猛。


今年的数据更夸张:截至10月,年度交付量已逼近35万辆的目标,单月交付还稳稳站在4万台以上,持续位居新势力销量前排。小雷也感觉现在路上看到小米汽车的几率,都快赶上看到共享单车了。


不得不说,这速度放行业里,直接把老玩家的节奏打乱了。要知道,以前新势力车企达成10万辆目标,往往得苦熬好几年——理想用了708天,蔚来用了1046天。小米这230天的速度,简直是把“新手村任务”玩成了“速通模式”。


006yllNVgy1hvka79tyvrj30yu0kw41j.jpg

图源:微博


不过车卖得这么好,有人可能会问,这速度,质量跟得上吗?关于这点,雷军自己先跳出来回应了。


他最近在回应相关质疑时强调,小米对测试的“重视度、投入规模和测试里程,都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数据显示,SU7动用了727辆测试车,路测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YU7也投入了664辆测试车,跑了850万公里以上。


当然,这番“秀肌肉”也引来一些网友调侃。有人翻出之前“10℃冬测”的梗,直言“雷总这次可得把测试数据说清楚,别又成新段子”。


也有人觉得,测试不是行业基操吗,这也要单独发篇稿炫耀?不过雷军在直播中也回应了:测试大家确实都做,但小米的投入规模,就是特别大。


image.png

图源:微博


当然,小米汽车的野心不止于卖车。此前小米SU7 Ultra在德国纽北赛道刷出 7分04秒957 的成绩,拿下“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称号。


这一波操作,可不仅仅是“秀肌肉”那么简单。它就像发布了一个现象级产品,瞬间打破了“国产车不行”的陈旧标签,在全球汽车工业的巅峰竞技场上,强行贴上了小米的标签。这营销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在小雷看来,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可能还在于它那套“人车家全生态”的故事。 别人卖车就是卖车,小米卖车却像是顺带的——手机、家电、汽车全打通,这套生态打法别的车企还真学不来。毕竟没有哪家车企像小米这样,在智能家居和移动设备领域都有涉及。


不过,看似一路狂飙的小米,面前的路也并非一马平川。芯片和电池供应还未能自产,再加上外面有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头围追堵截,里面还得琢磨怎么把汽车和手机、家电这些生态产品真正融合好,不是简单连个蓝牙就算完事的。


有行业观点认为,年销量得达到50万辆才能算真正站稳脚跟——这么看,小米虽然冲得猛,但也只是刚跨过及格线,后面的路还得慢慢走。


图源:懂车帝


无论如何,小小米汽车这造车速度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用一种近乎“互联网式”的速度,重新定义了造车的产能爬坡效率。


最后,小雷想套用雷总那句经典句式来收尾:“小米汽车继续往前冲,五十万台只是起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