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根本,更是认清现实。

10 月 24 日消息,宗馥莉要重启“娃哈哈”品牌了!


前阵子她刚辞任董事长,放话 2026 年要彻底弃用“娃哈哈”,换成自己推的新品牌“娃小宗”,结果才过了 41 天,10 月 23 号就紧急改口,通知经销商“娃哈哈”照卖,“娃小宗”直接搁置。


这反转速度比过山车还刺激,要知道当初宗馥莉推“娃小宗”时态度多坚决,不仅要求经销商垫资铺货,还想清退老渠道,结果没俩月就“认怂”,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image.png

图源:微博


有网友翻了翻经销商爆料和股权信息才算搞懂,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反转,分明是被三方压力按头妥协。


最直接的是经销商集体“反水”。


经销商卖娃哈哈传统产品本就利润微薄,AD 钙奶净利润才 2% - 3%。可宗馥莉推“娃小宗”时,要求经销商先垫 200 万铺货,首款无糖茶首月还只卖了 50 万瓶,根本没多少人买。


99% 的经销商都拒签新合同,不少人转头卖她叔叔宗泽后搞的“娃小智”,配方相近还更便宜,这就是明摆着用脚投票。


再就是绕不开的“国资坎”。


很多人以为宗馥莉是“接班人”就能说了算?其实“娃哈哈”商标是国资(46%)、她本人(29.4%)、职工持股会(24.6%)共有,改动得三方同意。她之前想花 1 亿把商标转到自己的宏胜系,直接被国资否决。


更糟的是“娃小宗”因名字太像“娃哈哈”,被 5 家企业告不正当竞争,败诉可能全网下架,这风险她根本扛不住。


c2f9d44dgy1hvdvrndph4j218g0u7dl4.jpg

图源:娃哈哈微博


家族内耗更让她雪上加霜。


宗馥莉的宏胜系虽控制娃哈哈 30% 产能,但没了娃哈哈全国渠道就是“空架子”。结果她叔叔宗泽后还推出“娃小智”,公开宣称要“跟宗馥莉竞争”,低价抢市场,等于从内部给了她一刀,让她里外不是人。


其实这反转早有苗头,根源在宗馥莉的“激进改革”。她想快速破旧立新,一下子清退 4000 家年销 300 万以下的中小经销商,推“大商模式”。可改革太硬来了,强制经销商扛指标,还拖欠货款,把合作伙伴往对手那边推。


娃哈哈自家老员工那边也炸了锅,她让 6000 名员工转签宏胜系合同,还取消“干股分红”,老员工集体诉讼维权,官司缠身人心涣散。


还有最核心的是股权的坑。


职工持股会占 24.6% 股份,宗馥莉本想拉这部分人对抗国资,可 2018 年回购价没谈拢(员工嫌 3 元/股太低),工商变更一直没完成,这部分股权等于“用不了”。她手里只有 29.4% 股份,没足够话语权,改革自然寸步难行。


小雷其实能理解宗馥莉想让老品牌“焕新”的心思,但她忽略了“娃哈哈”不只是商标,更是估值 912 亿的国民记忆。


脱离这三个字的“金身加持”,光靠“宗馥莉”的名字,哪那么容易打开市场?现在重启娃哈哈,算是“认怂但明智”的选择。虽没实现彻底改革,但保住了实际经营权,也避免了品牌崩盘。


image.png

图源:微博


但隐患依然存在,经销商信任已破,利润再压缩还会流失;国资这次是“维稳”,商标权益、分红机制等根本问题没解决;叔叔的“娃小智”还在抢市场,家族内耗没停。


说到底,这 41 天博弈也暴露了企业传承人的一些毛病。二代想“破局”,却被历史产权、多方利益、国民情感绑住手脚。


宗馥莉的妥协是当下最优解,但娃哈哈要走得远,光回头还不够,还要平衡好各方利益、解决内耗,不然下次可能就不是反转这么简单了。


你们觉得娃哈哈以后能稳住吗?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