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赢了拍照,拍视频还想再赢一次?

前几天,雷科技受邀参加了在夏威夷/北京同步举办的 2025 骁龙峰会·中国,在现场见证了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正式发布。


不过比起这代旗舰移动平台,这里小雷更想说下影像部分:这届骁龙峰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并非 Android 更强大的拍照,反而是 Android 一直相对薄弱的视频。


事实上,现场的演讲节奏是先由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 Chris Patrick,总体概览下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全方面的升级,然后再由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简单介绍当晚发布的小米 17 系列。


IMG20250925092703.jpg

卢伟冰手持小米 17,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紧接着,就是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高级总监 Zack Zhou 以及豪威、虹软等影像相关厂商介绍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影像方面。


但耐人寻味的是,从高通的 ISP 和 NPU,到豪威的新图像传感器,再到虹软和杜比的算法、与三星合作的硬件加速编解码器,甚至连声音的采集与处理,几乎都在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


视频拍摄。


赢了拍照,拍视频还想再赢一次?


这种的场景,在过去几年并不多见。过去几年,安卓手机厂商在拍照层面不断冲击 iPhone 的高地。无论是夜景、长焦,还是高像素带来的细节解析力,今天没有多少人还在坚持「iPhone 拍照最强」的老观念。


但影像不止拍照(静态),还有拍视频(动态),尤其在今天这个短视频时代。不过视频拍摄这个方向上,iPhone 仍然是手机中公认的最强。


无论是杜比视界 HDR 的全链路落地,还是 ProRes/Log/RAW 的专业工作流,亦或是跨镜头一致的色彩调校和稳定的长时间录制表现,苹果几乎一骑绝尘。对比之下,Android 阵营虽然这几年也努力过,但始终没能撼动 iPhone 在视频上的绝对优势。


然而,这次骁龙峰会带来的感受不太一样。高通在芯片层面把 ISP、NPU 与 20bit 处理通路的组合拿出来,豪威则把车规级单帧 HDR 技术搬进了手机,虹软开始强调视频端的融合算法,杜比则开发了 SDR 增强功能,还有与三星合作开发的 Advanced Professional Video(APV)硬件加速编解码器,以及骁龙音频感知系统等。


IMG20250925093029.jpg

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 ISP 和 NPU,图片来源:雷科技


毫无疑问的是,这不是单个厂商的个别行为,而至少是 Android 阵营对视频拍摄一次集体发力。所以一个直觉也在我的脑子里愈发清晰:安卓阵营在视频上的短板,似乎正在被一块块补齐。拍照超越 iPhone 已是既成事实,而视频这个苹果最坚固的护城河,或许也要迎来新的变化。


高通率领安卓阵营的一次集体突围


苹果几乎将所有关键环节(从传感器选型、ISP 调校、到 ProRes/Log/RAW 工作流)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最终形成了 iPhone 视频的长期壁垒。Android 阵营不具备这个条件,唯一的选择就是芯片厂商、高像素传感器、算法公司、音视频巨头、手机厂商,各自发挥所长,然后在平台侧拼合出一条完整链路。


优势是开放与灵活,劣势是碎片化与不一致。


但这次,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把 ISP 升级到 20bit 三路 AI ISP,配合 Hexagon NPU,直接指向视频实时性的难题。


在暗光场景下,它会先进行内容感知 3A,对准主体,再通过多帧时域降噪与区域差异化处理,实现提亮不糊、降噪不抹。最后在对比度和动态范围上再做拉升,结果就是在极端暗光下依旧能实现 4K 60 帧的清晰视频。


豪威的重点则是将 TheiaCel 技术引入手机。按照豪威集团全球销售和市场高级副总裁吴晓东的介绍,TheiaCel 技术的核心是把溢出的光电子存储到旁路大电容,相当于给传感器多了一个「缓冲仓」,实现满阱容量提升 100 倍。


这样一来,单帧就能实现 140 dB 级别的动态范围,避免多帧 HDR 常见的拖影问题。


IMG_20250929_164849.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此前豪威已经车载产品中率先实现,而这次则是通过把像素密度提升三倍,将 TheiaCel 技术引入移动影像领域,推出了「专为旗舰智能手机设计」的 OV50X(一英寸)图像传感器。按照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的爆料,小米 17 Ultra 就会采用这颗 CMOS。


理论上,这套方案让安卓机在强光与暗影交织的复杂环境下,能直面 iPhone 长期领先的 HDR 视频质量。


与此同时,虹软则把他们在照片领域的超域融合(Turbo Fusion)引入到视频拍摄算法中。按照虹软公司首席营销官徐坚的说法,借助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的算力,它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动态融合不同域的数据,结果是视频的色彩更稳定,动态范围更宽,过渡更平滑 。


而过去 Android 手机拍视频的槽点之一,就是在不同场景切换时曝光和色调容易飘。


IMG20250925094551.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不仅如此,杜比也基于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开发了 SDR 增强功能,即便是普通 SDR 视频,在播放时也能通过 NPU 与显示引擎的协同进行画质增强,增加更多细节。同时高通也在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上推出端到端麦克风系统——骁龙音频感知,实现两倍的动态范围以及音视频同步变焦。


不过更压轴的还是 APV 硬件加速编解码器。APV 是 Android 阵营对标苹果 ProRes 的开源视频编码格式,在今年初正式被 Google 整合进 Android 16。在骁龙峰会·中国现场,高通还展示了《中国国家地理》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手机用 APV 格式拍摄的高画质珠峰影像。


更关键的是,APV 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比 ProRes 节省约 10% 存储,并与 Adobe、Blackmagic(旗下有 DaVinci Resolve)等专业视频技术公司打通工作流,意味着 Android 终于有了与 iPhone ProRes 对等的专业级解决方案。


IMG20250925095556.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


这些看似分散的升级,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让视频不再是 Android 手机的短板。对终端用户来说,视频拍摄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更强。而对于专业用户而言,APV 打通后期剪辑链路,意味着手机拍摄素材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方式实现更极致的画面表现,最终进行交付。


如果说过去 Android 影像的故事是「拍照赢了,但视频还差口气」,那从这届骁龙峰会来看,显然这不是故事的终点。


IMG_20250929_164605.jpeg

上下游的合力支持,图片来源:雷科技


上游Ready了,安卓手机就能超 iPhone 吗?


坦率地讲,Android 阵营在视频拍摄上的尴尬在于,哪怕单点上曾经有过惊艳表现,但缺乏生态闭环,用户要么嫌麻烦,要么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比如 HDR 视频,过去多帧合成拖影严重;比如高码率拍摄,动辄发热掉帧;再比如色彩不统一,超广、主摄、长焦切换时像换了三台机器。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从 SoC 到 CMOS,从视频算法到编解码器,以及从操作系统到专业视频编辑软件,Android 阵营正在发生质的改变。从实际用户角度看,视频曝光与白平衡稳定性,跨镜头的色调、曝光与锐度不一致,还有长时间高码率录制的发热问题,这些都可能迎来大幅改善。


而如果 OV50X 真如传闻落地在小米 17 Ultra 上,那将是安卓第一次在强光高动态场景中「硬刚」 iPhone 影像的正面战役。


同时 APV 对专业用户端的价值更不容忽视:省存储、保画质、无损多次编辑,且被 Google 收入 Android 16,配合 Adobe、Blackmagic 全面打通,这意味着未来 Android 手机拍摄的视频素材或许不再是「玩票」,而是可以直接进片场、进后期。


DSC08754.jpg

小米 15 Ultra,图片来源:雷科技


当然,超越 iPhone 并不是一句话的事。Android 这边还要面对落地、功耗与发热、工程实现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 新传感器能否快速普及到主流旗舰,而不是仅停留在 Ultra 机型?

- 高码率拍摄和实时 AI 算法对能耗要求极高,安卓机能否像 A 系列那样长时间稳定运行?

- 不同品牌、不同镜头组能否真正做到色彩一致、调校统一,这将直接决定用户的实际体验。

- ……


所以答案或许是,安卓正在逼近 iPhone,但真正的超越,还要看终端厂商的「工程打磨」。上游厂商的补课更多解决了「能不能」的基础能力,而手机厂商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用、用得稳。


不过可以肯定,这一次和过去确实不同,至少不再是手机厂商的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