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法务部“KPI”拉满了。

9月23日,理想汽车法务部发布官方声明,直指多家自媒体以“评测”为名,蓄意制造并传播不实信息,涉嫌恶意造谣和误导消费者。


其中,账号“25度考场”发布的理想i8续航评测视频被重点点名。理想汽车称,该视频通过隐瞒不当操作、剪辑测试过程等方式,恶意贬损产品,已固定证据并将提起诉讼。


image.png

图源:微博


这条声明一经发出,再次将车企与自媒体之间长期存在的微妙博弈,摆在了公众面前。


问题来了,评测的边界在哪里?


如今,自媒体评测无疑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重要渠道,但其客观性时常受到质疑。理想此次强调,其反对的并非客观批评,而是捏造事实的恶意行为。


根据指控,“25度考场”的问题在于测试过程不透明、不公正,通过选择性呈现数据导向预设的负面结论。


这就触及了一个关键问题:评测的终极目的,究竟是尽可能还原事实,还是为了证明某个预设立场?当“评测”异化为追求流量的“黑评”,其本身的价值也就消失了。


据悉,早在该账号发布评测视频之后,就已经有不少网友看出他的评测不规范。


614fbd4dace5f2570d6cee8000fb7b3b.png

图源:微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的发生恰逢国家多部门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时期,“虚假或不规范测评”被明确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理想汽车此时的强硬举动,无疑是对监管政策的一次精准呼应。


对理想而言,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已是常态。其法务部近年愈发活跃,逐渐成为品牌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此前一日(9月22日),理想刚赢得对账号“A5W工”的诉讼,该账号因恶意篡改MEGA宣传视频被判道歉并赔偿。从个人用户到自媒体,理想的维权姿态日趋强硬。这种“零容忍”策略无疑具有震慑力,但也考验着企业如何在维权与保持开放心态之间取得平衡。


但在不少网友看来,仅仅赔偿12万元,与其说是惩戒,不如说是鼓励,因为震慑效果实在有限。


fa047dc84f2ccd10cd7448c529b1a333.png

图源:微信


回过头看,理想i8这款产品本身,或许也是其容易成为某些自媒体“靶子”的原因之一。


作为理想的首款纯电战略车型,i8独特的设计语言(如短车头)在引发审美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安全性的质疑。


官方主打的超低风阻系数是其续航能力的核心宣称,这使得“续航”自然成为舆论攻防的焦点。产品的高话题性,在带来流量的同时,也易被不当利用。


6bc44398c15f535de1c58e3c4b3eab91.jpg

图源:电车通


现在看来,整个汽车内容生态将会越来越规范。以后这些靠“碰瓷”品牌的媒体,怕是要准备集体凉凉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环境的净化利大于弊。因为真实、客观的信息是消费决策的基础。车企依法维权,打击虚假信息,最终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这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坚决维权的同时,必须保持倾听真实用户反馈的诚意,避免将一切批评置于对立面。


总的来说,现在就等着看 “25 度考场” 怎么回应了,是删视频道歉,还是硬刚到底?参考之前的案例,大概率是要赔钱道歉的。毕竟理想法务部的证据链一向扎实,而且现在政策也站在反虚假测评这边。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们刷车评的时候,能分清哪些是真测评,哪些是“充值”的吗?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