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影石Insta360发布了Insta360 Go Ultra,雷科技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评测。
对于这款产品,雷科技的评价是「定位十分清晰的小型运动相机」,在当今各家的相机形态看起来都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影石让这个逐渐平淡的市场变得有趣很多。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然而让雷科技没想到的是,这款产品从开售当天就全网售罄,截止发稿前,影石Insta360京东官方旗舰店已经完全断货,第三方店铺也全部处于预定状态,可见其销量成绩有多夸张。
(图片来源:京东截图)
可能很多读者都不太理解,这么一个看起来像是运动相机,但画质续航又完全不如运动相机的「拇指相机」,为何会突然就火出圈了呢?
从极限运动装备,变成大众生产力工具
作为先后购买了不少运动相机的用户,小雷个人对运动相机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或固定在某个机位的小相机。相比手机,它在便携性和画面稳定性上做得更好,相比专业相机,它在操作门槛方面更低。
换句话说,运动相机是一个非常适合用在户外或一些极限运动场景的器材,既解决了用户自己就能拍摄第三人称画面的问题,也不需要像以前拍摄纪录片一样携带大量的器材。因此我们能在各种骑行、滑雪、登山、跳伞等诸多场景中看到运动相机的存在。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它其实也因为产品特性舍弃了一些优势,例如为了达成更好的防水性和防摔性,大部分运动相机都做得又黑又厚,这就导致它基本只能借助专门的固定支架、绑带等配件来佩戴在身上或是固定在某些机位,穿戴过程相对繁琐。
而以Insta Go Ultra为首的「拇指相机」就能凭借更小的机身、更轻的重量以及不同的设计方案,将其随意吸附在衣物、背包、帽子等几乎任何地方,能够轻松获取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比如吸附在胸口,就能拍摄到如同自己眼睛所见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沉浸式体验;吸附在宠物身上,还能拍摄到宠物眼中的世界,这种独特视角是普通运动相机难以实现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第二个优势是配件,前文曾提到运动相机受限于各种原因,机身本体的重量并不小,因此它的配件为了保持机身平衡,普遍体积都不小。以Insta Ace Pro 2为例,它适配的自拍杆、脚架等各种配件虽说都尽可能做得更小巧了些,但对于小雷这种出现全靠背包的用户来说,还是有些占位置。而拇指相机的配件得益于主机体积更小也能做得更加小巧。
最后也是拇指相机最大的优势,不需要任何准备,想拍就能拍。
普通运动相机的使用场景往往带有「目的性」—— 为了拍摄滑雪、潜水、极限运动等特殊画面,用户需要提前规划设备携带方式:用绑带固定在头盔上、用防水壳装在冲浪板上,或是用手持稳定器握持。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整个过程需要 「刻意准备」,且拍摄视角局限于 「固定点位」,很难捕捉到生活中突发的、自然的瞬间。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时,若用运动相机拍摄,要么需要一直手持设备,分心影响互动;要么固定在婴儿车扶手上,视角单一,毫无乐趣可言。
而 「拇指相机」 彻底打破了这种 「操作束缚」,实现了 「记录行为与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以 insta Go Ultra 为例,其 116g 的重量(含电池)仅相当于两枚鸡蛋,搭配磁吸背夹后,可直接吸附在 T 恤领口、背包肩带、甚至宠物项圈上。
(图片来源:影石Insta360官方)
这种 「无感佩戴」 让拍摄从 「主动操作」 变成 「被动待命」—— 用户无需时刻惦记相机,只需在想记录时通过语音指令或手机 APP 开启拍摄,甚至部分机型支持 「挥手触发」「笑脸抓拍」 等智能启动功能,真正做到 「眼到、手不到、画面到」。
更关键的是,「拇指相机」 的视角更具 「沉浸感」。普通运动相机即便固定在身上,也因体积限制难以贴近身体核心部位,而拇指相机可通过帽夹固定在头顶,模拟 「人眼第一视角」;通过胸夹贴在胸前,呈现 「低头互动视角」;甚至通过磁吸固定在烹饪台面上,记录 「厨房制作视角」。这些视角是普通运动相机难以实现的,尤其适合 Vlog 创作者、亲子记录者、户外爱好者等群体,让观众能通过画面 「代入」 拍摄者的真实体验。
好用是好用,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
虽说雷科技对影石Insta360 Go Ultra的评价非常高,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不少用户都是一时兴起,买回家后才发现自己压根用不上,最后要么吃灰要么挂二手卖掉。
那什么时候才真的需要拇指相机?得是手机「力不从心」的场景。例如小雷一个朋友是骑行爱好者,周末总去山里骑越野路,手机拿在手里怕摔、装在口袋里拍不了第一视角,这时候把拇指相机往胸口上一吸,全程不用管,回来就能剪视频;再者就是一些有娃家庭,孩子正是爱玩的年纪,总喜欢到处乱跑,用手机追着拍要么糊要么顾不上互动,把拇指相机夹在娃的衣服上,既能抓拍孩子撒欢的瞬间,自己也能安心陪玩。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如果只是偶尔拍个家庭聚餐、出去旅游拍点风景,雷科技更建议把这份钱花在专业相机上,或是省下来用在其他地方,真没必要花大几千买个新设备。
实在不行,我们再来算笔账:「你一年能用上几次?」
买数码产品,最忌讳 「只看优点,不想频率」。拇指相机再轻便、视角再独特,要是一年用不上三五次,那就是纯粹的浪费。雷科技身边有不少朋友喜欢钓鱼,除了各种钓鱼工具外,某个朋友还专门买了一台运动相机,美名其曰挂在脖子上记录「上鱼时刻」。
但结果呢?由于朋友钓鱼总在清晨,光线暗,运动相机拍出来的画面色调并不好看;再加上他钓的大多是小鱼,「上鱼瞬间」 没那么震撼,拍了几次觉得没意思,相机就扔在家里了。算下来,平均一次使用成本接近五六百块,哪怕挂二手平台卖掉,也要亏个小几百。
倘若你真不确定自己用不用得上,完全可以 「先试后买」。找有这台相机的朋友借两天,装在身上体验体验:上班路上挂在背包上拍一段,看看会不会觉得碍事;周末带娃出门夹在帽子上,试试导素材、剪辑麻不麻烦。
毕竟数码产品是 「工具」不是 「摆件」,用得少就是浪费钱。
最后是:这些所谓的超强功能,你真的用得上吗?
比如宣传里说的 「4K 60 帧超高清拍摄」,普通人拍日常视频,传到抖音、微信上都会被压缩,再高清的画质也看不出来;还有 「32Bit 浮点内录」「高精度时间码」,这些都是专业团队拍纪录片、综艺才用得上的功能,咱们剪个家庭 vlog,根本用不上这么复杂的参数。
因此我们在看一些产品介绍页面的时候,别被 「专业参数」 带偏,多看看普通用户的真实反馈。去电商平台的评论区翻翻 「追评」,看看大家用了一两个月后怎么说;或者到小红书上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才来确定是否需要买。
(图片来源:影石Insta360官方)
说到底,买数码产品不是 「别人有我也要有」 的攀比,而是 「我需要,它刚好能满足」 的匹配。拇指相机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但它更适合特定人群:比如每天都要拍 vlog 的博主、有固定运动爱好的玩家、想记录孩子成长细节的家长。如果只是偶尔想 「尝鲜」,或者觉得 「别人拍得好看我也想买」,那大概率会像很多人当年买运动相机一样,新鲜劲儿过了就扔一边。
与其为 「网红效应」 买单,不如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生活质量的地方 —— 毕竟,能记录生活的不是相机,而是我们愿意停下来观察、分享的心情。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举办。
雷科技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海外报道团“雷科技IFA25报道团”飞赴柏林,对IFA2025进行现场、立体、一手报道。共输出40+内容,在雷科技300万微信粉丝矩阵、1000万新媒体矩阵传播,全网阅读量/播放量预估超500万。我们对IFA2025的报道,再一次得到了DeepSeek的AI认证“全网最强”。
期待26年1月CES,我们拉斯维加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