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工业接棒消费电子,成显示产业新的增长驱动。

电车通有导流.jpg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随着AMOLED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突破63%,手机面板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增长动能正在转换赛道。

 

今年7月,维信诺、天马微电子、TCL华星等主要面板厂商相继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背后透露出一个清晰信号:工业显示与车载显示正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突然宣布将在2032年前投资4840亿韩元发展Micro LED、QD LED等无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试图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建立壁垒。

 

一场围绕车载显示和新兴技术的产业竞赛已经全面打响。

 

业绩分化:京东方稳坐龙头、天马领跑增长,维信诺承压

 

7月中旬,面板厂商的上半年业绩相继出炉,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维信诺在技术突围中承受着财务阵痛,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0亿元至11.7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0.85亿元至12.61亿元。

 

虽说亏损,但细看其营收表现却传递出积极信号,其40亿元至42亿元的营收规模,同比增长1.70%至6.78%,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e8b25f2d20a659ea.jpeg

图源:维信诺官网


这份矛盾的成绩单背后,是消费电子复苏下AMOLED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公司供应链本土化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维信诺在Micro 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上的布局,配合其主导的11项国家标准和9项行业标准,正积蓄着翻盘的势能。

 

天马微电子则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从其发布的半年业绩预告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增长超138%,成功扭亏为盈。这份亮眼业绩的核心引擎,是天马微电子坚定推进的战略转型成果。

 

天马微电子在车载显示和专业显示业务(涵盖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营收占比历史性突破50%,同比增长超过25%,彻底改变了依赖消费电子的旧格局。

 

052A5389-opq3707021477.jpg

图源:天马


同时武汉G6柔性AMOLED产线持续释放产能并改善盈利能力,而其在医疗显示和高端工控人机界面等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支撑天马“2+1+N”战略落地的坚实支柱。

 

京东方虽未详尽披露半年数据,但其龙头地位在战略动作与技术突破中展露无遗。董事长陈炎顺在投资者日活动中自信宣示“中国大陆显示企业已占据全球LCD产业领先位置”,而旗下核心平台京东方精电更以去年突破百亿的营收,牢牢占据全球车载显示出货量及面积第一的宝座。

 

从厂商竞争格局来看,京东方与天马微电子稳居车载显示行业TOP 2。2024年京东方出货量达4090万片,市占率17.6%,同比增长16%;天马出货量3690万片,市占率15.9%,两者仅有1.7%的差距。

 

产能版图上,京东方总投资50亿元的成都车载显示基地一期已量产、二期加速建设;同时,总投资290亿元的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在成都正式量产,月产能5万片玻璃基板。

 

TCL华星在显示技术领域持续发力,覆盖OLED、Mini LED、Micro LED和电子纸等多个前沿方向,同时加速了在车载、VR/AR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此外,TCL华星还重点押注印刷OLED技术,以低成本、高柔性优势抢占先机。

 

赛道转换:消电增长放缓,工业与车载显示迎来爆发期

 

厂商的战略调整,清晰地映射出行业的赛道转换。在手机面板增长放缓之际,工业显示与车载显示异军突起,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而围绕下一代技术的全球竞争也骤然升温。

 

根据群智咨询的最新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数量将维持5.4%高速增长,达到2.5亿片。

 

在车载显示领域,中国厂商已走在创新前沿。京东方在SID 2025展示的全OLED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括55英寸透明天窗OLED屏、45°视角亮度衰减小于3%的防反仪表屏、以及集成大面积超声波指纹识别的方向盘屏幕,这些创新彻底重塑人车交互边界。

 wechat_2025-07-17_191656_897.png

图源:京东方


TCL华星则聚焦显示性能突破,其14.3英寸Micro LED PHUD显示屏融合Micro LED与LTPS技术优势,实现挡风玻璃显示区域无需涂黑处理,显著提升驾驶视野。

 

天马微电子更是将车载显示作为和手机显示并重的核心业务,目前已服务全球超千款车型,基本实现中系、欧系、美系、日韩系等国际主流车企全覆盖,全球汽车品牌覆盖达到95%,在车规显示、车载仪表显示、车载抬头显示领域均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工业显示领域,智能家居与办公应用成为主要驱动力。

 

天马微电子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快速增长,覆盖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多个细分领域;TCL华星则推出的全球首款类自然光谱轻薄平板显示,采用类自然光显示技术,使全光谱成分比例贴近太阳光,结合Eye-Care display护眼技术,大大提高了便携办公舒适度。

 

052A5408-opq3706963282.jpg

图源:天马


面对产业变局,四大面板巨头的战略抉择开始分化,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京东方构建“显示技术+物联网应用”生态。意在让每一块屏都“自带大脑”,京东方提出“屏之物联”战略,不再将显示单独看作一个视觉输出终端,而是作为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节点、控制中心和数据接口,赋能绿色与智能的深度融合。

 

TCL华星推进“面板+新能源”双轮驱动。华星在SID 2025上重点展示的印刷OLED技术,是目前显示行业中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进入商用阶段的技术。公司已构建覆盖手机、平板、笔电、显示器、电视的全场景印刷OLED产品矩阵。

 

在能源领域,华星推出全球最低功耗LTPO笔电显示,实现“静态零功耗,动态超流畅”的极致体验,使整机续航时长跃升至24小时。

 

天马微电子深化“2+1+N”战略布局。公司专注于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显示为核心业务,车载显示为转型关键业务,同时向工业品、医疗、航空航海等多元化市场拓展。

 

这一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50%,成为公司盈利支柱。

 

维信诺聚焦“OLED+Micro LED”技术突围。尽管面临业绩压力,维信诺仍在OLED和Micro LED双技术路线持续投入。

 

在OLED领域,维信诺的ViP技术量产工艺已于2023年全线跑通;在Micro LED方向,公司正积极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

 

天马在专业显示领域的差异化优势、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的全场景落地、京东方屏之物联重构万物链接方式,以及维信诺在OLED和Micro LED上的技术突破,四大面板厂商的战略路径已经清晰。

 

技术迭代加速,全球巨头争夺下一代显示话语权

 

随着技术竞赛愈演愈烈。韩国已感受到来自中国面板厂商的压力。

 

7月15日成为韩国焦虑的集中爆发点:一方面,韩国媒体ETNEWS报道,三星Display针对京东方的商业秘密诉讼在美国胜诉,京东方的OLED产品将面临禁售;另一方面,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同日宣布,将在2032年前豪掷4840亿韩元(约25.1亿元人民币),押注Micro LED、QD LED等无机发光二极管技术。

 

韩国政府毫不讳言其在Micro LED、量子点、nano LED等iLED领域的落后现状,坦承LED外延、芯片及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此轮投资意图明确,就是为了打造本土化产业生态链,为韩国显示产业寻找新增长引擎。

 

这两起同步事件,暴露了韩国在全球显示产业竞赛进入深水区后的焦虑。

 

中国面板企业正加速完成从“技术追随者”到“规则定义者”的惊险一跃 ,其创新成果开始深刻影响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选择。这种系统性的突破能力,叠加产能优势和车载显示的快速崛起,无疑对长期占据显示技术制高点的韩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实质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将Micro LED视为“颠覆OLED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因采用无机材料,在寿命、亮度、画质、能效等方面表现更好,避开了OLED屏幕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烧屏”问题。

 81f2a40e57b366f4f59cf59837c4e2df.jpg

图源:JBD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Micro LED领域的技术创新上已取得先发优势。比如TCL华星已展示全球最小的0.05英寸硅基Micro LED显示,凭借每英寸像素数5080的超高分辨率和最高亮度超过400万nits,成为可穿戴设备和微型投影仪的理想解决方案。

 

京东方则在透明Micro LED显示上取得突破,具备pitch 0.2高PPI显示和5000nits高亮度,适配户外等高亮环境,配合悬浮触控、图像识别与AI分析技术,实现多场景下的智能展示交互。

 

这些来自国产显示面板的技术标杆,不仅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关键节点上的领先身位,更直指车载显示、透明显示、可穿戴设备等未来高增长、高附加值应用场景的核心需求。

 

回望中国显示面板的崛起之路,从“白手起家”的引进消化,到勇闯“无人区”的技术攻坚,再到如今在新赛道与新技术上引领风潮,这是一部破壁图强的产业史诗。

 

诚然,政策托举、资本助力、市场滋养固然重要,但核心密码是三个关键内核:决绝突破封锁、韧性渡过寒冬、偏执坚持长期投入。手握这三重密码的中国显示产业,正蓄势待发,在全球面板新格局的塑造中扮演日益关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