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大屏还需要去掉“看不见的黑边”。

本以为车载大屏已是老生常谈,但成了新一轮网络口水战的导火索。


车载大屏逐渐成为主流新能源车的标配,关于“保留物理按键还是车载大屏”的争议早已休止,但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竞争,不仅要比拼尺寸、数量、素质之外,更强调流畅便捷的车机体验。


说白了,车机不仅要好看,用起来最好像平板一样,但也因此诞生出新的辩题。


博主“电动前线”发文指出,部分品牌因技术落后而保留黑边,而领克900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一体化视觉以及动态防干扰,从而获得更优体验。


1.jpg

图源:电车通摄制


电车通此前体验过领克900的车机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整块30英寸6K屏幕,而不是将中控屏和副驾驶娱乐屏进行机械组合,两块屏幕周围还留着明显的黑边。


其实,领克900不是吉利的首次屏幕“一体化”,早已上市的银河E8、已经暴雷的极越01完全消除了黑边,甚至还是中控屏、副驾驶娱乐屏和仪表盘三块屏幕的“一体化”。


现在的争议是:车载大屏保留黑边的“传统双屏”更好,还是一体屏更好?


既然如此,电车通就跟大家唠一唠。


争议点1:不保留黑边,会影响驾驶安全?


在“传统双屏”的坚定者看来,中控屏和副驾驶娱乐屏中间的黑边,虽然带来视觉上的割裂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座舱的美观度,但能够天然地将两个屏幕的内容进行隔离,从而减少驾驶者的干扰因素。


“保留黑边是为了安全,你去掉黑边到底有什么意图?!”


电车通试驾过不少带有副驾驶屏的新能源车型,比如问界M9、银河L7、小鹏G9、理想MEGA等等,但屏幕信息对整个驾驶的影响几乎为零。


2.jpg

图源:电车通摄制


坐上主驾驶位之后,驾驶者要扛上守护车内人员安全和行车安全的义务,驾驶过程中因屏幕信息而分心,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当然,谁也无法保证在整个驾驶过程中不会被突然出现的信息导致分心,而像问界M9、方程豹豹5等车型,副驾驶娱乐屏还加入了防窥屏设计,主驾驶在正常坐姿下无法看清副驾驶娱乐屏的内容,避免信息不经意间进入主驾驶的视野。


只是从技术难度来说,“传统双屏”状态下只做副驾驶娱乐屏的防窥屏设计,要比一整块屏幕只做半边防窥屏设计难很多,而在电车通看来,真正影响驾驶安全的不是黑边,而是屏幕亮度。


屏幕亮度过高会产生眩光,会使驾驶者眼前会出现强烈的光亮斑点或者光环,干扰路况的观察,甚至可以认为其影响仅次于对向车辆开远光灯。


3.jpg

图源:电车通摄制


但平心而论,车企早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环境光传感器检测车外光线强度,从而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或者更换UI主题。更何况,这一技术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就连智能技术没有那么先进的合资品牌车型也都配备。


这也是电车通试驾这么多新能源车型之后,都没有受到屏幕亮度的影响,因此保留屏幕黑边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争议点2:“传统双屏”更合理、更便宜?


相比驾驶安全,关于屏幕本身的争议更大一些。部分网友认为,保留黑边之后,中控屏、仪表盘、副驾驶娱乐屏三块屏幕所呈现的信息一目了然。


设计本身没有对错,只要是符合大众消费者用车习惯的设计,那就有借鉴的意义。


存在黑边的“传统双屏”天生具备信息分区合理性的优势,但并不代表消费者在使用一体屏时就有学习成本。


以领克900为例,其车机屏幕其实完全保留了“传统双屏”的操作理念:操作整块屏幕的左边,车辆控制界面和APP也只会在左边显示,屏幕右侧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车机主界面将壁纸全面铺开,从而营造出更全面的一体化视觉。


4.jpg

图源:领克汽车官方


相比“传统双屏”,领克900车机屏幕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了黑边,由于操作理念没有变,“传统双屏”的信息分区合理性与一体化屏可以说完全一致。


除了信息分区合理性,相比传统的双联屏或多屏拼接方案,这种一体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即便不考虑APP界面的适配问题,在保证屏幕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还要解决屏幕的显示同步、散热等问题,最终使得一体屏的成本更高,这也成为其被质疑的其中一个理由。


官方没有透露领克900这块30英寸6K屏幕的供应商是哪家,电车通无从查询这块屏幕的成本是多少,但电车通认为,成本显然不是我们普通消费者需要考虑的,我们只需要考虑整车的体验和价格是否匹配就够了,更何况,与汽车的三电系统、底盘等大件相比,屏幕的成本更是显得微不足道。


5.jpg

图源:问界汽车


说到底,质疑一体屏的消费者,并不是质疑一体屏本身,而是拿“质疑一体屏合理性”为借口,本质上是认为领克900的一体屏并没有操作理念上的变化,本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传统双屏”方案,让整车的购车门槛更低。


平心而论,相比同级别的理想L9、问界M8等车型,领克900的性价比已经很高了,而且正因为入门版就给到双8295座舱芯片和30英寸6K屏幕等核心配置,领克900在智能化领域有更多噱头。


换上“传统双屏”方案后或许真能下探领克900的价格,但30万级SUV的受众群体更注重体验,对价格的敏感度反而没有那么低,并非稳妥之举。


车企的下一块大屏,要消除“看不见的黑边”


迄今为止,车载大屏的硬性要求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交互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对显示形式没有相关规定,这为车企实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提供了可能。


不过从2014年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至今,车载大屏已经有十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即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滑移屏等独特的屏幕,但屏幕的本质依然是集中车控功能和作为人机交互的载体。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期间,不少概念车提供了车载显示的多种方式,其中长安马自达EZ-60概念车全球首发裸眼3D HUD,画幅达100英寸,利用双目成像原理让驾驶者在行车时更直观地获取导航信息。


6.jpg

图源:长安马自达


广汽昊铂的概念车型“Earth大地”还搭载了天马OLED动态冷弯屏幕,在用户需要屏幕时,屏幕可以立起来,显示导航、副驾娱乐等信息,还能根据用户的身高自行调整角度,在不需要屏幕的时候能够隐藏起来。


当然,这些屏幕设计离我们还是太远,何时落地就连车企自己都说不准。


根据自身的试车感受,电车通对下一代车载大屏进行一波预测:车载大屏的发展不可逆,下一个阶段可能就在类似领克900一体屏的基础上,融入新势力车型擅长的自由分屏功能。


也就是说,一体屏能在实现左右屏信息显示的同时,还能以一整块屏幕或者其他比例来显示信息,这对车机系统的底层算法、不同显示方式下的APP适配能力都是挑战。


只是,看得见的黑边容易被消除,要想消除看不见的黑边没那么容易。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