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手机号前请三思。

从功能手机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手机行业里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


手机硬件越来越强,软件功能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唯独有一个东西基本没变化。


小雷也不卖关子,它就是我们的「手机卡」,小伙伴们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回事?


以前手机卡主要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当然现在也是,不过更多是当成上网卡来用。


Clip_2024-04-07_11-58-19.png

图源:维基百科


除了换手机和换卡那短短的几分钟以外,一年到头来我们基本看不到手机卡几次。


不过就是这一张让人感知不强的手机卡,围绕它的相关话题却在这两天登上热搜。


「注销手机号」这件事儿,很多小伙伴都经历过,但注销后会发生啥却情况不一。


比如#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热搜,瞅着就吓人,怎么注销号码还把自己卖了?


准备注销手机号的小伙伴且慢着,先看完小雷今天的掰扯,你们再操作也不迟嗷。


Clip_2024-04-07_14-35-22.png

图源:微博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


这个微博热搜,源头来自于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一位民警,发布的一则科普视频。


他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手机号或造成隐私和财产损失」。


一个注销手机号的小小动作,居然还能引起这些负面连锁反应,网友立马炸开锅!


Clip_2024-04-07_15-39-55.png

图源:网络


有网友表示已经瑟瑟发抖ing。



Clip_2024-04-07_15-01-04.png

图源:微博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前几年已经注销过了,现在才说已经晚喽。


Clip_2024-04-07_15-03-35.png

图源:微博


还有网友表示,几年前自己办过别人用过的手机号,老有人打电话真的麻烦。


Clip_2024-04-07_15-06-04.png

图源:微博


真不是网友瞎说嗷,就算是小雷和哔哥,也都经历过类似的「二手号码」事件。


小雷之前办理了一张流量卡,打从办理之后,就时不时收到XX银行的投资短信。


除了投资短信以外,这个手机号还经常收到「李女士」在该银行的使用记录短信。


众所周知,小雷不姓「李」也不可能是「女士」,只能致电该银行问问是咋回事。


银行表示,可能是李女士销号时忘了解绑,想要解绑还得一些证明材料才能操作。


Clip_2024-04-07_15-30-30.png

图源;小雷手机截图


哔哥新办的卡就更奇葩了,办完后经常会接到某网购平台借贷服务的催收电话。


一开始哔哥以为是骗子没搭理,后面实在不耐烦了,索性登录该平台一探究竟。


一看吓一跳,这手机号大概率是前用户销号后,运营商回收重新下放新用户的。


哔哥用该号码和验证码登录平台后,发现居然能看到前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订单。


不仅可以下单购物,甚至还能调用该平台的借贷支付,还有这种操作让人看傻。



小雷捋一下,借贷收款手机号是前用户的新号,但网购平台却绑定哔哥新办的号。


好家伙,这样不仅会造成前号主的隐私泄露,关键其财产也有被盗取的重大风险。


So,网购平台借贷服务的催款电话实际上应该催的是前用户,而不是大冤种哔哥。


后续哔哥也询问了客服,客服表示将停止催收电话,还会将此情况上报进行处理。



三大运营商回应来了


事关广大用户切身利益,眼瞅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三大运营商进行了回应。


原来嚯,这些「出了问题」的所谓手机号码,一般被行业内称为「二手号码」。


小雷总结一波,手机号码作为一种有限的数字资源,它的数量是有一定上限的。


对于长期欠费停机或者主动注销的手机号,运营商会先进行回收,再重新放出使用。


So,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早就已经不是这个手机号的第一任主人喽。


1.jpg

图源:网络


基于这个结论,三大运营商在针对旧号新发的操作细则上,还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中国联通客服人员表示:


销户后超过90天无法再找回,已注销的号码会被重新投放进「号码池」,投放时间无法确定。

手机号被新用户激活后,新用户无法查询到该号码过往号主的缴费详情等相关使用记录。


Clip_2024-04-07_16-51-50.png

图源:公众号@中国证券报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


所有号码根据国家规定都是循环利用,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

此期限过后才可能被重新投放入市场,后续是否会被投放、有没有投放,暂无法确定。


Clip_2024-04-07_16-52-17.png

图源:公众号@中国证券报


中国移动客服人员表示:


销户后有90天「冷冻期」,「冷冻期」内用户仍可找回本人号码继续使用,90天「冷冻期」后号码会进入号码库用于投放。

后续将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继续扩大此类「二次号码」解绑服务覆盖的应用范围。


Clip_2024-04-07_16-54-09.png

图源:微博@第一财经日报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回应,销号前用户没有主动解绑服务,人家也是帮不了解绑的。


而「二次号码」一旦重新投放,就有可能造成相关账号被登录造成隐私财产损失。


在如今啥平台都需要手机号登录才能使用的当下,这操作无疑存在着不少的风险。


聊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小雷自然还得给小伙伴支上几招实用的,下面马上开课!



销号技巧Get起来


首先,在注销手机号码之前,小伙伴们都给我牢记一下这「七大原则」。


1、备份通讯录号码;2、解绑银行卡;3、解绑微信、QQ等社交账号;4、解绑支付宝、证券基金、网购电商等金融类账号;5、解绑邮箱、网盘等工具类账号;6、解绑各类会员卡账号;7、妥善收藏或销毁手机SIM卡。


只要以上的七大手机一一都落实,小雷敢打包票,基本不会有什么隐私和财产受损的风险了。



可能有小伙伴又要说了,手机号用了这么多年,我咋知道自己注册了哪些账号呢?


喏,工信部之前已经上线了「一证通查」功能,查询绑定主打一个省时省事省力。


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APP为例,直接在主页搜索框搜索「一证通查」即可查询。


或者在公众号@工信微报 服务栏点击「一证通查」小程序,也可以使用相关服务。


2.jpg

图源:左 中国联通APP  中 中国移动APP  右 公众号@工信微报


查询界面如下,填写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点击查询完事,查询结果将在48小时内通过短信通知。


目前,「一证通查」覆盖了微信、QQ、淘宝、闲鱼、钉钉、支付宝、百度、快手、抖音、京东、美团、小米商城、微博、哔哩哔哩、滴滴、58同城等平台。


3.jpg

图源:一证通查


「一证通查」覆盖的范围还有进步空间,一些偏小众的平台,目前是查不出来的。


不过嚯,小雷还是一个终极大招!


实在没法解绑的手机卡,可以换成X元保号套餐,再搭配一张流量卡使用美滋滋。


4.jpg

小雷双卡套餐  图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APP


总的来说,注销手机号目前确实存在「二次号码」重新投放后的隐私财产隐患。


除了用户自己注意外,小雷也想呼吁运营商和各大平台,尽到明显提示的责任。


比如在注销手机号之前,运营商提醒用户需不需要解绑账号?步骤麻烦点也行。


相关平台可以定期(比如半年)提醒用户,验证绑定的手机号是否仍然在使用。


最后再给小伙伴们留个作业,你们遇到过「二次号码」?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


封面图源:苹果官网